贤<形>
(形声。从贝,与财富有关。本义:多财)
有德行;多才能;
贤,多才也。--《说文》
以财分人之谓贤。--《庄子·徐无鬼》
相如既归,赵王以为贤大夫。--《史记》
闲贤臣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:贤声远达(好的名声远扬四处);贤歌(品行技艺都好的歌妓);贤才(德才并美之人);时贤(指当代有贤能有声望的人)
对人的敬称;
凡与人言……自叔父母以下,则加“贤”字。--《颜氏家训》
分明是如贤所教,但是小生自小坐书斋,不谙其他生活。--《新编五代史评话》
又如:贤宰(知县);贤乔梓(尊称人家父子);贤竹林(魏晋间“竹林七贤”。后用作对他人叔姪的敬称);贤弟;贤甥
良,美善;
东家有贤女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多闻其贤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非不贤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又如:贤否(好的与坏的);贤妻(贤淑的妻子);贤慧(称美女子善良而明大义)
艰难;劳苦
大夫不均,我从事独贤。--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
贤<名>
有才德的人;人才;
三曰进贤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。注:“有善行也。”
思贤如渴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唐贤今人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尊贤而重士(贤,形容词作名词用,贤人)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思贤如渴。--《三国志》
又如:贤圣(圣贤);前贤(有才德的前辈);先贤(已去世的有才德的人);圣贤(圣人和贤人)
人的贤能;
其贤不及孔子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贤<动>
胜过,超过
师不必贤于弟子。--韩愈《师说》
贤于长安君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贤于己者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尊重;崇尚
子夏说:“贤贤易色”。--《老残游记》
又如:贤贤易色(学习贤美的品德来改变好色之心)
津〈名〉
(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舟,从淮。“淮”表示淮水。泛指一般的河流。船停泊在河旁,用来渡河。本义:渡口)
同本义
津,水渡也。--《说文》
又东至于孟津。--《书·禹贡》
自黄河泛舟而渡者,皆为津也。--《水津注·河水》注
风烟望五津。--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
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--《论语·微子》
又如:津梁(渡口的桥梁);津人(在渡口以摆渡为生的人);津门(在河流渡口所设置的关隘);津吏(掌管桥梁及河流渡口的官吏);津主(在关卡或渡口检查商旅货物的官吏);津要(渡口要地。比喻险要的交通据点);津逗(渡水口);津逮(经渡口过河而到达目的地。后常用以比喻为学的门径);津亭驿馆(渡口和驿站的亭馆)
生物的津液;口水
津,液也,汁也。--《三苍》
津液充郭。--《素问·汤液胶醴论》
令人望梅生津。--陆佃《埤稚·芥》
又如:津沫(口中津液;涎沫);津唾(唾液)
水陆要隘。如:津通(水路通达。即流通);津隘(关津要隘)
途径;门径。如:津路(途径);津涂(亦作“津途”);津径(门径)
涯,岸
日出九津。--《吕氏春秋·求人》。注:“崖也。”
又如:津岸(涯岸;水边);津涯(岸;水边);津步(码头)
水。如:津水(水涨溢,泛滥);津流(水流);津通(水无阻滞的流动);津路(水路);津渚(水边)
桥梁。喻职位、地位。如:津桥(桥梁)
天津。中国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的简称。如:京津唐地区
汗,由汗腺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
那魔头看见,就吓得浑身是汗,遍体生津。--《西游记》
工资以外的额外所得或赏金、小费。如:津贴
津〈动〉
渡,乘船过河或湖、海
而世士罕有津远者。--《水经注·河水》
又如:津渡(搭乘渡船的渡口;过渡,渡河);津济(渡河);津人(渡船的船夫);津航(渡船)
滋润
雨不破块,润叶津茎而已。--《西京杂记》
又如:津润(滋养润泽);津湿(透湿)
溢;渗。如:津滴(渗出水滴)
引申为以资财助人
听其歌声,许以必贵,倒囊津置入京,继遂遭际。--宋·王明清《挥尘录》
又如:津送(津发。资助旅费;安葬);津遣(发给费用,遣往朝廷)
津〈形〉
润泽
其民黑而津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
充盈;溢--多叠用。如:愈想愈觉得津津有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