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<名>
(会意。据小篆字形,从页,从臼,从攵。页,人头。臼,两手,攵,两足。合起来象人形。本义:古代汉民族自称)
同本义。也称华夏、诸夏
夏,中国之人也。--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曰:“就全地言之,中国在西北一小隅。故陈公子少西字夏,郑公孙夏字西。”
泛指中国
蛮夷猾夏。--《书·舜典》。孔传:“夏,华夏。”
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。--《公羊传·成公十五年》。注:“诸夏外土诸侯也。谓之夏者,大总下上言之辞也。”
此之谓夏声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。服注:“与诸夏同风。”
东夏之命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。注:“东方也。”
又如:夏盟(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);夏声(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)
朝代名X
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,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,奴隶制国家,建都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北),即夏后氏
构木钻燧于夏后氏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始于虞夏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夏后皋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虞夏以来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又如:夏礼(夏代的礼法);夏书(记载夏代史事的书);夏甲(夏朝君主孔甲)
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(1)∶东晋末,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,建都统万城(今陕西横山西北)(2)∶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,都乐寿(今河北献县)(3)∶北宋仁宗时,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,史称西夏,都兴州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)(4)∶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,都重庆
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。如:夏国;大夏
通“厦”。大屋
曾不知夏之为丘兮,孰两东门之可芜?--《楚辞·哀郢》
见若覆夏屋者矣。--《礼记·檀弓上》
夏季。一年的第二季,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,也指农历“四、五、六”三个月
四月维夏,六月徂暑。--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
又如:夏汛(夏季汛期);夏安居(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,又称“坐夏”);夏畦(夏天治理田畦);夏苗(夏季的禾苗或田猎)
姓
夏<形>
大
夏,大也。--《尔雅》
于我乎夏屋渠渠。--《诗·秦风·权舆》。传:“大也。”
夏此字本谊训大也。万物宽假之时也。--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自关而西,秦晋之间,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,谓之夏。--《方言》
又如:夏李(大李);夏屋(大屋);夏海(大海)
华彩,即五色
秋染夏。--《周礼》
又如:夏翟(夏狄。羽毛五色的野鸡);夏缦(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)
香<形>
(会意字。据小篆,从黍,从甘。“黍”表谷物;“甘”表香甜美好。本义:五谷的香)
同本义-;
香,芳也。春秋传曰:“香稷馨香。”--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曰:“按,谷与酒臭曰香。”
黍稷靡馨。--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
卬盛于豆,于豆于盛,其香始升。--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有飶其香,邦家之光。--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
稻花香里说丰年。--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
淅玉炊香粳。--韩愈孟郊《城南联句》
泛指好闻的气味
二十里中香不断,青羊宫到浣花溪。--陆游《梅花绝句》
又如:香鼠(一种皮毛名贵的貂);香醪(芳香的酒);香楠(芳香的楠木)
气味美好;;
树橘柚者,食之则甘,嗅之则香。--《雅南子·外储说左下》
香远益清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香而甘也。--清·周容《春酒堂遗书》
香且甘者。
又如:饭热菜香;在病中他吃喝都觉得不香
睡得踏实。如:她睡得正香
受欢迎
孰知不问边庭苦,纵死犹闻侠骨香。--王维《少年行》
又如:香饽饽(比喻受欢迎的人);香亮(称心;宠爱);这首歌曲很吃香
亲热;
咱们这么坐着亲香。--《儿女英雄传》
又如:亲香(亲热、亲近)
美好
泉香而酒冽。--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又如:香土;香玉;香轮;香雨
香〈名〉
草木香料,常掺以木屑做成细条,点燃用以祭祀祖先或神佛;
爇香于鼎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香培玉琢(就像用香料造成、美玉雕出一样);香积行童(僧寺伙房的帮厨者)
指香炉。如:香坛(拜佛时放香炉烛台的桌案);香亭(放置香炉的彩亭。赛会或出殡时所用)
指花。如:香祖(兰的别名);香橼(香橼树的果实);香包(花苞)
形容有关女子的事物'。如:香钩(喻旧时妇女裹过的脚);香罗(纱罗的美称);香车宝马(贵妇所乘用的车马)
指年轻貌美的女子。如:香消玉殒(比喻女子死亡)
好的名声。如:留香百世
旧时秘密结社的宗派称号。如:山、堂、香、水等秘密组织
香<动>
亲,亲吻。如:香香面孔;香香嘴
抽;吸(鸦片烟)
咱们去香一筒好吗?--《负曝闲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