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<形>
(会意。从止,从戈。据甲骨文,人持戈行进,表示要动武。本义:勇猛;猛烈)同本义
楚庄王曰,夫文止戈为武。又曰,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。--《左氏春秋·宣公十二年》
武大为于大君。--《易·履》
孔武有力。--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
诚既勇兮又以武。--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
又如:英武(英俊威武);威武(武力;权势;力量强大);武色(凶猛的神色);武车(威猛的兵车);武健(勇武刚健);武断乡曲(以威势主断曲直)
武<名>
指干戈军旅之事
德不厚而行武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用武之国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无用武之地。--《资治通鉴》
神武雄才。
又如:武弁(武夫;武官);武不善作(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);武训(军事训练);武略(军事谋略);武教(军事教育);武运(武事的气运);武德(武道)
士,兵,卒
勇武一人,为三军雄。--《淮南子》
文既有之,武亦宜然。--刘勰《文心雕龙》
古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
夫目之察度也,不过步武尺寸之间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舞蹈。通“舞”
溺者,非不笑也;罪人,非不歌也;狂者,非不武也。--《吕氏春秋》
足迹
昭兹来许,绳其祖武。--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古州名。南朝梁置,治所在武陵(今湖南省常德市)
金属打击乐器
始奏以文,复乱以武。--《礼记》
姓
武<动>
继承
下武维周,世有哲王。--《诗·大雅·下武》
武<量>
半步。古代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
夫目之祭度也,不过步武尺寸之间。--《国语》
侯<名>
(象形。从人,从厂,象张布,矢在其下。甲骨文字形,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。本义:箭靶)
同本义。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
矦,春饷所射矦也。--《说文》
终日射侯。--《诗·齐风·猗嗟》
射有张布谓之矦。--《小尔雅·广器》
方十尺曰矦,四尺曰鹄,二尺曰正,四寸曰质。
张矦。--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又如:侯弓(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。侯,箭靶);侯道(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)
诸侯
内诸侯禄也,外诸侯嗣也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诸侯则共熊侯豹侯。--《周礼·司裘》。注:“诸侯谓三公及子弟封于畿内者。”
又如:侯氏(指诸侯个人);侯王(泛指诸侯);侯门(诸侯之门)
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
赵主之子孙侯者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未有封侯之赏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王侯以下莫不逾侈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又如:侯王(泛指诸侯);侯印(侯爵之印信);侯伯(侯爵与伯爵)
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。如:侯门(富贵人家);侯家(犹侯门,泛指显贵人家)
侯服。古代王城外围,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
五百里侯服。--《书·禹贡》
又如:侯甸(侯服与甸服);侯卫(自侯服至卫服之地);侯畿(九畿之一。王畿之外,方五百里的区域为侯畿)
姓。如:侯赢(战国魏人。家贫,为守门小吏,信陵君奉为上宾,侯言有恩必当厚报。后秦围赵,侯献计于信陵君,退秦兵)
侯〈动〉
封侯
俾侯于鲁。--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
又如:侯封(封侯);侯者(封侯之人)
侯〈代〉
疑问代词。相当于“何”。为什么;。如:侯不(何不)
侯〈形〉
美;
洵直且侯。--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
又如:侯鲭(精美的荤菜)
侯爵
古时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
欧洲和日本贵族的世袭身分。尤指英国第二级贵族的成员,位于公爵之下和伯爵之上
侯门深似海
(')指显贵人家深宅大院,门禁森严,一般人难以出入。比喻旧日的好友因地位的悬殊而疏远隔绝
“侯门似海”,我是个什么东西儿!他家人又不认得我,去了也是白跑。--《红楼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