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<名>
(会意。从子,从系,续也。金文,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,意为少年俘虏。本义:儿子的儿子)
同本义
孫,子之子曰孙。--《说文》
孙谓祖后者。--《礼记·杂记》注
子子孙孙引无极也。--《尔雅》
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有孙母未出,出入无完裙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又如:祖孙;重孙(孙子的儿子);孙少爷(旧时尊称别人的孙子);孙囡(方言。孙女儿);孙儿;孙孙(孙儿,多用于爱称);孙妇(孙媳妇);孙曾(孙子和曾孙)
跟孙子同辈的同性或异性亲属'
况且这通身的气派,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,竟是个嫡亲的孙女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外孙,侄孙;孙婿(儿子的女婿)
泛指后代子孙
子孙视之不甚惜,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:孙息(子孙);孙子(子孙后代);孙男弟女(泛指晚辈)
脉络的细小分支
顾闻孙络谿谷。--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注:“小络也。”
经脉为里,支而横者为络,络之别者为孙。--《灵枢经》
再生或孳生的植物
孙竹之管。--《周礼·大司乐》。注:“孙枝根之未生者。”
又如:孙竹(竹根末端生出的新枝);孙枝(树木旁枝所生的新枝)
姓
近<动>
(形声。从辵,表示与行走有关,斤声。本义:走近,接近)
同本义;;
近,附也。--《说文》
为其近于道也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小大近丧。--《诗·大雅·荡》
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稍出近之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近出前后。
稍近。
时敌军已近寨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逼近(靠近;接近);挨近;近傍(接近;靠近);近晚(傍晚);近火(靠近火)
引申追求,希求
为近利市三倍。--《易·说卦》
又如:近名(追求名誉);近利(逐利)
逼近
二与四同功而异位,其善不同。二多誉,四多惧,近也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。韩康伯注:“位逼于君,故多惧也。”
得宠.
襄子必近幸子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有七孺子皆近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虽有贵戚近习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又如:近上(接近上司);近上的(接近上层的;等级高的);近珰(皇帝宠信的太监);近爱(帝王所亲近宠爱)
位于边缘;濒于。如:已近老年;近天(天边,极远之处);近正(接近正确;接近标准);近边(接近边疆)
知晓
慈亲不能传于子,忠臣不能入于君,唯有其材者为近之。--《吕氏春秋》
近<形>
指时间或空间的距离短
无有远近幽深。--《易·系辞》
忘路之远近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日始出时去人近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而日中时近也。
远者小而近者大。
近者热而远者凉。
又如:四近(周围附近的地方);邻近(位置挨近;附近);近宅(附近左右的住宅);近局(近邻,邻居);近火先焦(比喻无辜的人因最接近祸源而首先遭殃)
最近
近三世纪则学校大备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如:新近(不久以前);近目(近日;目前);近夜(傍晚);近忧(近虞。目前的忧虑)
亲近;
外无期功强近之亲。--李密《陈情表》
又如:近宾(亲近的宾客;有亲密关系的宾客);近侍(亲近侍奉);近属(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);近党(关系密切的亲族)
浅近,容易理解,容易明白的
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又如:近识(识见浅陋);近器(才识浅陋平庸的人);近鄙(鄙薄);近浅(浅陋,平庸);近俗(浅近通俗);近事(浅鄙之事)
近<副>
将近;差不多x;
应者近万人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官盛则近谀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又如:近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