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<名>
(形声。从艸,稣声。从艸,与植物有关。本义:植物名,即紫苏)
同本义。唇形科。一年生草本植物。茎方形,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,夏季开红花或淡红色花。茎、叶、种子入药,嫩叶古用以调味,种子可榨油。如:苏子(紫苏和白苏的种子。可以入药、榨油)
柴草
樵苏脂烛,莫非种植之物也。--《颜氏家训》
须状下垂的饰物
金车玉作轮,踯躅青骢马,流苏金缕鞍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苏维埃的简称。如:苏区
江苏省的简称。如:苏剧
苏州市的简称。如:苏杭(苏州和杭州的并称);苏裱(苏州裱字画的技艺)
原苏联国名。如:中苏关系
姓
苏<动>
更生
死而复生谓之苏。--《小尔雅·广名》
苏,俗作甦。--《集韵》
蘇,息也,死而更生也。--《广韵》
更生为苏。--《颜氏家训·杂艺》
震苏苏。--《易·震卦》
傒予后,后来其苏。--《书·仲虺之诰》
蛰虫昭苏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苏世独立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橘颂》
自言身化促织,轻捷善斗,今始苏耳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苏息(再生滋长);苏生(苏醒;复活);苏更(复活;苏醒);苏复(恢复)“穌”
苏<动>
唤醒;昏迷后醒过来
近抚之,气息惙然。喜置榻上,半夜复苏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苏省(苏醒);苏活(苏醒;复活);苏兴(犹苏醒)
割草;取草
行者践其首脊,苏者取而爨之而已。--《庄子·天运》
引申为取
苏粪壤以充帏兮。--《离骚》
困顿后获得休息。如:苏息;苏坐(散坐;随便坐)
拯救;解救;。如:苏困(解除困苦);苏枯(使枯萎的草木复活。比喻使困顿、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);苏世(犹醒世)
伊<代>
(会意。从人,从尹。尹,治理。合起来指伊尹,殷治理天下者。后假借为那)
表示远指,相当于“那”
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。笺:“伊,当作繄,犹是也。”
表示第三人称,相当于“她”、“他”、“彼”;
薛蟠因伊倔强,将酒照脸泼去。--《红楼梦》
江家我顾伊,庾家伊顾我。--《世说新语》
吾见张时,伊已六十。--《南史》
又如:伊行(她那里;他们);伊曹(彼辈,他们);伊俦(彼辈,其类);伊拉(方言。他们)
表示第二人称,相当于“你”
勿学汝兄,汝兄自不如伊。--《世说新语》
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,难道你不解其中意。--佚名《马陵道》
又如:伊咱(你);伊行(你这里;你们);伊家(你)
伊<动>
表示判断,常与“匪”连用,相当于“却是”、“即是”
匪莪伊蒿。--《诗·小雅·蓼莪》
昔卫鞅因景监以见,有识知其不终。今得臣举者,匪荣伊辱。--《后汉书》
又如:匪朝伊暮;匪朝伊夕;匪荣伊辱;匪愚伊耄
伊<语>
语助词。用于句中,无义
旨酒既清,嘉荐伊脯。--《仪礼》
发语词,无义。如:伊何(为何,为什么);伊谁(谁,何人)
通“繄”。是
不可畏也,伊可怀也。--《诗·豳风·东山》。笺:“伊,当作繄。”
我这怀矣,自诒伊阻。--《诗·邶风·雄雉》
伊<名>
伊水。伊河,在河南省西部,源出伏山,后入洛河。如:伊川(伊水流域)
伊朗的简称。如:两伊(伊朗、伊拉克)战争
伊拉克的简称
伊比利亚半岛
欧洲西南部的半岛,西濒大西洋,北临比斯开湾,东临地中海,东北以比利牛斯山脉与法国相接。南以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,面积约58.4万平方里,包括西班牙、葡萄牙和直布罗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