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<名>
(会意。从宀,从寸。宀表示房屋;寸是法度。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。本义:官吏的职责,职守)
同本义;
守,官守也。从门,寺府之事也。--《说文》。寺,廷也;府,文书藏也。
五载一巡守。--《书·舜典》
王巡虢守。--《左传·二十一年》
均地守。--《周礼均人》。注:“地守,衡虞之属。”
纠其守。--《周礼·内宰》。注:“宿卫者。”
虽守者益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。注:“谓地也。”
官司之守,非君所及也。--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
我无官守,我无言责也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节操;操守
妾为情缘,葳蕤之质,一朝失守。--《聊斋志异》
秦代郡的长官名,汉代更名太守。后时作州、府地方长官的省称。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
守者,秦置也。秦兼天下,置三川守。伊、河、洛也。--蔡邕《独断》
袁有守多惠政,民甚爱之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又如:郡守;吴起为河西守
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
维梁之西,其蔽曰某山,某守曰兴州。--唐·柳宗元《兴州江运记》
原则,规范,准则。如:有为存守;喜之以验其守
守<动>
遵守;奉行;;
故治国无法则乱,守法而弗变则悖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荆州守文,岂能作意表行事。--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
某亦守法,与公甚相得也。--明·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又如:守官箴(遵守为官之准则);守古(遵守古训);守数(恪守法规)
坚持,保持;保守;
守成上文,遭祸右武,未有易此者也。--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
村南有夫妇守贫者,织纺井臼,估读勤苦,幸获名成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田横,齐之壮士,犹守义不辱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守一(执一,专一);守经(固守经典之义);守常(遵循惯例,固守常法);守义(固守义理,笃守正道);守孀(守寡。孀:寡妇);守着老一套;因循守旧;守恶(坚持邪恶);守求(坚持索求);守故(守旧;保持原状);守成(继承和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);守阙(承继皇位);守真(保持真元;保持本性);守拙(以拙自安,不愿做官。拙:拙于应付世务)
看守,看管
汤为儿守舍。--《史记·张汤传》
如今我抬举你,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。--《水浒传》
后汉使复至匈奴,常惠请其守者与俱,得夜见汉使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又如:守钱虏(守财奴;财多而吝啬者);守喜婆(接生婆);守生(守候接生);守梓(守灵);守庚申(在庚申日吃斋、静坐不眠);守制读礼(守丧并阅读有关丧祭的礼书)
保卫;防守,与“攻”相对
俾守我王。--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
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如:守把(把守;掌握);守备(明清所设武官名称,负责城堡守卫及营房粮饷等事);守政(关于防守的事务);守口(把守关口);守要(把守要隘);守境(守卫边境);守舍(看守门户)
掌管
地广,民众,万物多,故分五官而守之。--《商君书》
收捕
昭应闻此,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。--《战国策》
依靠;依傍。如:守亲(指新婚夫妇婚后一个月须在新房里,时常厮守)
请求
数守大将军光,为丁外人求侯。--《汉书》
守侯;守护
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做郡的知州
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。--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理〈动〉
(形声。从玉,里声。本义:加工雕琢玉石)
同本义
理,治玉也。顺玉之文而剖析之。--《说文》
理者,成物之文也。长短大小、方圆坚脆、轻重白黑之谓理。--《韩非子·解老》
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,遂命曰:“和氏之璧。”--《韩非子·和氏》
郑人谓玉未理者璞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
治理;管理
不可胜理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
圣人之所在,则天下理焉。--《吕氏春秋·劝学》
夫能理三苗。--《淮南子·原道》
以昭陛下平明之理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贫困如故时,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。--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为天下理财。--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理事自若。--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
又如:当家理事;理官(治理狱讼的官员);理民(治理人民);理国(治理国家)
整理,使有条理、有秩序
分茧理丝。--《晋书·左芬传》
当户理红妆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又
当窗理云鬓。
又如:理妆(整理妆饰);理丝(抽理蚕丝);理鬓(梳理鬓发);理顺
处理,办理;。如:料理(办理;处理);理七(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,凡七次,共四十九日而止);理狱(处理讼事)
温习;熟习;
被服罗裳衣,当户理清曲。--《古诗十九首》
又如:理书(温习功课);理乐(练习演奏乐曲);理曲(练习歌曲)
奏起。如:理音(弹奏音乐);理丝(弹奏弦乐);理乐(奏乐)
区分;辨别
理道之远近而致贡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又如:理音(辨别声音)
理睬,理会;
只顾玩笑,并不理他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不理(不闻不问);理值(理睬);理识(犹理睬)
申诉;辨白。如:理诉(申诉);理说(申辨是非);理辨(申辨)
修缮。如:理葺(修理,修补);理楫(修理船桨)
操理
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理〈名〉
纹理;条理;
井井兮有其理也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璧袭无理。--《淮南子·览冥》
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。--《说文解字·叙》
圭形石质,苍色腻理。--刘禹锡《砥石赋》
又如:理比(纹理相次);理路(纹理,纹路)
法律;司法官;;
弦子旗为理。--
管子·小匡》
遂下于理。--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理刑厅(理刑官员)
道理,义理
井井兮其有理也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恶积祸盈,理至焦烂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势不同而理同。--柳宗元《送薛存义序》
是未明天地之理,万物之情者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理实如兄言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天下之理得矣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验之以理。--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
理无专在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又
理有未安,妄以臆度。
又如:无理(没有道理);在理(合乎道理);理致(义理情致,思想情趣);理窟(义理会聚处;道理深奥处);理顺(道理顺当;理由正当)
事理。如:理趣(事理的旨趣)
使者;;
行理之命,无月不至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。注:“行理,使人通聘问者。”
媒人
吾令蹇修以为理。--《楚辞·屈原·离骚》
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。如:理工科
物理学。如:数理化
通“吏”。狱官;;
孟秋之月:命理瞻伤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李离者,晋文公之理也。--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
理〈形〉
治理得很好
本事不理。--《荀子·天论》
运极则化,理乱相承。--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
一切治理,威名流闻。--《汉书·赵尹韩张两王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