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<名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,下面是手。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。本义:史官)
古官名。职别各异;
史,记事者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周官有大史、小史、闪史、外史、御史、女史。其属又各有府史、胥徒史,主造文书者亦称史。凡府史,皆其官长所自辟除。
矧大史友内史友。--《书·酒诰》。郑注:“大史内史。”
用史巫纷若。--《易·巽》
辞多则史。--《礼记·聘礼记》
史载笔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史狐书贼。--《谷梁传·宣公二年》
动则左史书之,言则右史书之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。卜辞:“在北史其获羌。”
在王左右的史官,担任祭祀、星历、卜筮、记事等职
迁有良史之才。--《汉书·司马迁传赞》
又如:史巫(祝史和巫觋);史氏(史家;史官);史臣(史官);史职(史官的职务);史家(史官或历史学家);史胥(掌管文书的小吏)
太史令的简称
自去史职,五载复还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史册,历史;
如史载田横事,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,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,滋可痛已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
幼而读书,好《楚辞》;诸子经史多所涉猎。--明·顾炎武《复庵记》
又如:史鉴(历史书);史文(历史文献);史绩(历史功绩);史录(历史的文字纪录)
古代官府的佐吏
或佐之史。--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
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,包括各类历史书籍
列经、史、子、集四库。--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
画师
宋元君将画图,众史皆至,受揖而立。--《庄子》
姓
烈〈形〉
(形声。从火,列声。“火”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。本义:火势猛)
同本义
烈,火猛也。--《说文》
如火烈烈。--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
夫火烈,民望而畏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
火烈风猛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烈烧(炽烈的野火);烈燧(炽烈的烽火);烈烈(猛火炎炽貌);烈光(炽热的阳光)
猛烈;激烈
其使民也酷烈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一之曰觱发,二之曰栗烈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迅雷风烈必变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冬日烈烈。--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
穷冬烈风,大雪深数尺。--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烈风雷雨弗迷。--《书·舜典》
铲刈秽草,伐去恶木,烈火而焚之。--柳宗元《永州八记》
又如:烈毒(剧毒);烈栗(剧烈的震动);烈盛(猛烈);烈寒(严寒);烈烈轰轰(轰轰烈烈。形容气魄宏伟,声势浩大)
刚直;坚贞
贞魂烈魄怜巾帼。--李慈铭《感事》
又如:烈汉(性格刚烈的男子汉);烈直(刚烈耿直);烈性子(性格刚烈)
光明;显赫
君有烈名。--《国语》
休有烈光。--《诗·周颂·载见》
又如:烈文(光明文采);烈光(光辉、荣耀);烈烈(鲜明灿烂的样子)
浓烈。含有高浓度酒精的,食物味道浓烈的。如:烈酒
严厉;严重;
文人画士之祸之烈到此矣。--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又如:烈君(严厉的君主)
美好;优美;
声烈遐布。--嵇康《琴赋》
烈〈名〉
功业
成王不能共事天地,修文、武之烈。--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
兼仗父兄之烈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烈所(功业之所在);烈祖(建立功业的先祖);烈烈(功业德行显赫貌)
重义轻生或建功立业。如:先烈;烈属
通“疠”。恶疾
肆戎疾不殄,烈假不瑕。--《诗·大雅·思齐》
通“列”。行列
叔在薮,火烈具举。--《诗·郑风·大叔于田》
烈〈动〉
烧
益烈山泽而焚之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。--关汉卿《窦娥冤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