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<动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初生的草木,下面是地面或土壤。“生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;滋长)
同本义
生,进也。象草木生出土上。--《说文》
生,出也。--《广雅》
生,生长也。--《广韵》
自无出有曰生。--刘巘《易义》
天地之大德曰生。--《易·系辞》
生好物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草木有生而无知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生于道左。--《诗·唐风·有杕之杜》
生我百谷。--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
种之,生且蕃。--徐光启《甘薯疏序》
多杂树,多松,生石罅,皆平顶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又如:生盛(生长繁茂);生化(生长化育);生骨(主骨骼的生长);生落(生长与凋落);生遂(生长);生荣(生长繁荣);生处(生长的地方);生肌(长出新肉);生条(长出枝条)
生育;养育;;;
父母生我。--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
郑武公娶于申,曰武姜,生庄公及共叔段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生以驭其福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。注:“犹养也。”
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。--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信知生男恶,反是生女好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以一人生三计之,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。--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毅宗之语公主,亦曰:“若何为生我家?”痛哉斯言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又如:生聚(繁殖人口,积聚财物);生落(出生);生育率(反映生育年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);生遂(生育);生月(出生的月份);生年(出身;出身以来);生身(出生);生时(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);生岁(出生之年支);生诞(出生)
生存;活。与“死”相对;x;
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。--《论语·颜渊》
陷之死地而后生。--《孙子·九地》
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,计不独生而今赵亡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倘复请之,吾辈无生理矣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又如:生得(生获,活捉);生寇(活的敌人);生犀(活犀牛;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);生间(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);生割(活活宰割);生魂(活人的魂魄);生博(生取;活捉);生抢(生取;活捉);生碑(为活人立的碑);生传(为活人作的传记)
滋生;产生;;
一旦运穷福艾,颠沛生于不测,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,不可以实疏粝。--明·刘基《苦斋记》
别有幽愁暗恨生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又如:生火(产生焦躁的情绪。产生火气、热气);生心(怀有图谋不轨的异心);生嗔(对别人的行为不满,生气);生忿(发怒;忤逆,不孝);生风(产生风;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);生隙(产生嫌隙或事端);生怜(产生怜爱之情)
转世。如:生处(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);生缘(受生转世的因缘);生死海(佛教语。谓众生轮回六道,生生死死,茫无涯际,有如大海)
方∶安装;
在太岁头上动了土,把棺材生好牛头杠,八抬八绰的扛出门去。--《何典》
救活,使活
幸先生生我。--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燃着,点燃。如:生炉子;生火
制造事端等
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,以为生事扰民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生产;制作
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,天下财富何得不蹶?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又如:生货(指制造业以外的生产部门如农业、林业、畜牧业等生产的产品);生众食寡(生产的多,消费的少)
生〈名〉
生命
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此万物莫不然,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者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生力(生命力;气力);生本(生命的根本);生全(保全生命,全身);生次(生命的存在);生聚(生命财产);生类(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)
人的一生
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!--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羡万物之得时,感吾生之行休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又如:生世(一生;一生一世);生禄(指人的寿限)
生活
自吾氏三世居是乡,积于今六十岁矣,而乡邻之生日蹙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哀吾生之无乐兮,幽独处乎山中。--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又如:生资(赖以生活的资财);生赖(赖以生活之资,生计);生生(养生;生活)
指生日。如:生申(申伯诞生之日。后为生日之祝辞);生甲(生辰);生朝(生辰);生期(生日)
后生,长辈对晚辈的称呼;
隶而从者,崔氏二小生。--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生物。如:生活力(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);生植(指生物);生品(生物的品类)
生计,谋生手段。如:谋生;生路
老师称弟子,或弟子自称;学生
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,流辈甚称其贤。余朝京师,生以乡人子谒余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庑下一生伏案卧,文方成草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又如:新型师生关系
戏剧角色名。如:老生;武生;小生。元杂剧中也称末
妓女
呼妓为生,未知始于何时。--徐士銮《宋艳》
俘虏
每捉生踏伏,沔必在数。--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喜兆》
年长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。“先生”的省称
言《尚书》自济南伏生,言《礼》自鲁高堂生。--《史记》
儒生;读书人的通称
侯生遂为上客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通“性”。资质;禀赋;
惟民生厚,因物有迁。--《书·君陈》。孔颖达疏:言人自然之性敦厚,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,故必慎所以示之。
文王蹶厥生。--《诗·大雅·緜》
辨五地之物生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
人伦并处,同求而异道,同欲而异知,生也。--《荀子·富国》
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姓
生<形>
天生,生来
人非生而知之者。--《师说》
又如:生巧(天生巧慧);生来(天生。从小时候起;从来);生才(天才;英才)
生的,未煮熟的
项王曰:“赐之彘肩。”则与一生彘肩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如:生菜;生鱼,生肉;生吞(未经煮熟即吞下去)。又指未加工或未锻炼过的。如:生铁;生石膏;生金(未经冶炼的丹砂、金砂);生眼布(未染的细布)
新鲜的
妃嗜荔枝,必欲生致之,乃置驿传送。--《新唐书·后妃传》
又如:生鲜(鲜活);生卉(鲜草);生肉(鲜肉);生花(鲜花)
未开垦种植的(土地)。如:生田(未开垦的荒地)
生疏;
自别城中礼数生。--王建《村居即事》
又如:生人;生手;生帐子货(陌生人);生客(陌生的客人)
具有活力的
金添生兵二十万来。--《宋史》
生<副>
机械地,无意识地。如:生凑;生搬硬套;生是(硬是);生各支(生各扎,生扢扎。活活地,硬是);生擦擦(生察察。平白地,活生生地);生可擦(生磕擦、生扢察。生生地,硬硬地)
很、甚、极其
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。--《窦娥冤》
又如:生恐(方言。很怕;很担心);生疼(很疼,特别疼)
生搬硬套
比喻不顾实际情况,硬搬别人的经验
教条主义者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方针政策,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公式来处理问题
举<动>
(形声。小篆字形,从手,舉声。本义:双手托物)
同本义;
举,对举也。--《说文》
举,擎也。--《广韵》
其坚不能自举也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举所佩玉玦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如:举桉(桉同“案”。借指夫妻相敬);举案(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)
拿起;提起
举全吴之地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举以予人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:举白(举杯喝尽。干杯);举踵(举起脚跟。比喻切望);举纲持领(提起网的总绳,网眼就张开了;提起皮衣领子一抖,衣上的毛就都顺了。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)
飞,飞起;飘动
九万里风鹏正举。--李清照《渔家傲》
又如:举翮(展翅起飞);风举(随风飘动)
升起;耸起
叔籔,火烈具举。--《诗·郑风》
中江举帆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仰起;抬起;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--唐·李白《静夜思》
又如:举眼无亲(人地生疏,孤单无依);举手加额(把手举上额头敬礼)
发问;动问
主人不问,客不先举。--《礼记》。孔颖达疏:“举亦问也。客从外来,宜问路中寒热无恙,若主人未问,则客不可先问也。”
推荐;选用;
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--《论语·卫灵公》
建一官而三物成,能举善也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
傅说举于版筑之间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胶鬲举于鱼盐之中。
管夷吾举于士。
孙叔敖举于海。
举孝廉不行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又如:举孝廉(荐举孝子和廉洁之士);举保(推荐,举荐);举主(古时推举贤者做官或参加考试,被荐者称荐者为举主)
提出;列举
举类迩而见义远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举数人以训汝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又如:举似(指点,告诉);举案(列出罪状并加以查证);举正(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);举陈(列举陈述);举驳(提出理由,予以驳回);举类(举例)
兴起;发动
举事必循法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举大计亦死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并举而争起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引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又如:举大事(指发动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);举大计(举大事)
施行;办理
举先王之政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攻克;占领
一战而举鄢郢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西举巴蜀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戊卒叫,函谷举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且秦举咸阳而弃之,何但越也。--《汉书》
成就;成功
且壮士不死即已,死即举大名耳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参加科举考试x
应举下第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岛初赴举。--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
乙先得举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举乡试。--《明史》
又如:举进士;举首(科举考试的第一名)
指摘;检举;。如:举罚(揭发并处罚);举劾(检举揭发)
抚养;生育;。如:举子(生育小孩);举息(生育子女);举乳(哺乳)
放;发;。如:举音(放音喧呼;为悼死者而放声哀哭);举迹(发迹);举阁(放置,存放)
点燃。如:举烛(点起烛火);举炊(生火做饭);举烽(燃点烽火);举燧(燃起火把;燃起告警烽烟)
取;拾取
财务之遗者,民莫之举。--《吕氏春秋》。高诱注:“举,取也。”
借贷。如:举债;举假(借贷);举贷(放债)
攀援
木熙者,举梧槚。--《淮南子》
张开口。如:举口(开口,张口)
带动;率领。如:举众闹事;举众出迎
耸立,突起
河水翼岸夹山,巍峰峻举。--《水经注》
成立,站得住脚
要辞达而理举,故无取乎冗长。--晋·陆机《文赋》
记录;登记
举口数,生者著,死民者削。--《商君书》
谈论;称引
不惟举之于其口,而又笔之于其书。--唐·韩愈《原道》
赞许;表彰。如:举名(称扬其名);举显(表彰)
复兴
继绝世,举废国,治乱持危。--《礼记》
祭祀
靡神不举,靡爱斯牲。--《诗·大雅》
山川神袛有不举者为不敬。--《礼记》
没收
凡货不出于关者,举其货,罚其人。--《周礼》
吃丰盛的饮食
王日一举,鼎十有二,物皆有俎。--《周礼》
轻手诊脉
举,轻手诊脉之法。--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
总括。如:举凡(凡是;所有);举籍(统计人口、田亩等以登记成册)
举<名>
言行;举动;。如:举止失措(举动失常);举指(犹举止,行动);举趾(指举动);举休(举止;举动);举以丧名(有所举动而丧失名誉)
科举考试x。如:举监(明清时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人);举场(科举考场);举选(指科举)
举人的简称。如:中了举了
榉柳
肺脊;骨体正脊
佐食受牢举如傧。--《仪礼》
古代词性术语之一,相当于现在的名词
姓
举<量>
古代重量单位,一举重三两
举<形>
全;
举家锦衣玉食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举天下所贡蝴蝶、螳螂、油利挞、青丝额一切异状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举门(满门,全家);举时(举世);举族(全族)
举<副>
皆,都;
举疾首蹙頞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举欣欣然有喜色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杀人如不能举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