桥<名>
(形声。从木,乔声。本义:桥梁)
同本义
桥,水梁也。从木,乔声。骈木为之者。独木者曰杠。--《说文》
宁新中更名安阳,初作河桥。--《史记·秦本纪》
洛水桥边春日斜。--刘禹锡《浪淘沙》
长桥卧波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桥边红药。--宋·姜夔《扬州慢》
桥边一带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又如:桥阁(傍山架木为路。即栈道,阁道);桥津(桥头。津,水边渡口)
器物上的横杆
奉席如桥衡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:“井上桔槔。”
又如:鞍桥
木名'。如:桥梓(桥木和梓木)
桥<动>
架桥,修桥
桥孙水,以通邛都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
通“矫”。纠正
以桥饰其情性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掉指桥以偃蹇兮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
桥<形>
通“乔”。高;
山有桥松,隰有游龙。--《诗·郑风·山有扶苏》
于是桥起。--《庄子·则阳》
勇<形>
(本作勈,或作恿。形声。从力,甬声。从力,与力气有关。本义:果敢,胆大)
同本义
勇,气也。--《说文》
无拳无勇。--《诗·小雅·巧言》
尔勇伊何。
勇志之所以敢也。--《墨子经上》
勇,文之帅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知死不辟,勇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
勇于就死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若素名勇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兴甚勇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勇而多艺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忠勇(忠诚而勇敢);英勇(勇敢出众);勇悍(勇敢强悍);勇烈(勇敢猛烈);勇夫(勇敢的人);勇功(勇敢作战立下的功劳);勇沉(勇敢沉着);勇果(勇敢果断)
勇猛;凶猛
勇悍果敢,取众率兵,此下德也。--《庄子》
勇,天下之凶德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
每战,常陷陈却敌,勇冠腾军。--《三国志》
又如:神勇(形容人非常勇猛);骁勇(勇猛);勇鸷(勇猛强悍)
勇<名>
勇气,勇力;
可使有勇。--《论语·先进》
勇冠三军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其勇过人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清代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,也泛指士兵。如:乡勇;勇丁(清代地方招募的士兵);游勇(指失去统属的士兵)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