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〈名〉
(会意。从二木。表示树木丛生。本义:丛聚的树木或竹子)
同本义;;
林,平土有丛木曰林。--《说文》
野外谓之林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有鹤在林。--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
每大林麓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·林衡》。注:“竹木生平地曰林。”
山中丛木曰林。林,森也。--《释名》
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蔽林间窥之。--《黔之驴》
又如:竹木林;山林(有山有树林的地方);深山老林;防护林;林落(树林,丛林);林浪(林琅、琳琅、林郎。丛林);林麓(森林与山脚);林泉(林木与泉石);林错(林中树木交错,形容众多)
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
富贵还乡国,光辉满旧林。--张说《和魏仆射还乡》
又如:林木(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);林下人(退隐之人。林,指退隐之地);林丘(指隐居的地方)
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,汇集处
士有此五者,然后可以托于世,而列于君子之林矣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又如:林府(事物众多之处);林薮(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)
郊外,野外。如:林坰(郊野。野外称林,林外称垌)
林业。如: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
姓
林〈形〉
众多的样子
林者,众也。万物成熟,种类众多也。--《白虎通》
惟人之初,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--柳宗元《贞符》
又如:林戈(如林之多。极言其多);林立(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,形容数量很多)
衢〈名〉
(形声。从行,瞿声。行,本义是道路。本义:四通八达的道路)
同本义
衢,四达谓之衢。--《说文》
必于四面之衢。--《大戴礼记·子张问入官》
何天之衢。--《易·大畜》
一兔走衢,万人逐之,一人获之,贪者悉止。--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
填街盈衢。--柳宗元《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》
街衢相经。--张衡《西京赋》
又如:大衢;长衢;通衢(四通八达的道路);衢逵(道路);衢处(处于四通八达之地);衢国(地处要冲的国家)
树枝交错、分岔
宣山,其上有桑焉,大五十尺,其枝四衢。--《山海经》
引申指途径
上好羞则民暗饰矣,上好富则民死利矣。二者,乱之衢也。--《荀子》
泛指道路。如:衢术;衢逵;衢路
分岔的道路
街道。如:衢市(街市);衢宇(街道屋宇);衢陌;衢巷(街巷);衢弄(衢巷,街巷);衢灯(街灯);衢闾(街道里巷)
市。如:衢关(关市);衢塞(市廛关塞);衢民(市民)
地名,。在浙江省西部。唐置衢州,因境内有三衢山。民国改衢县。今为衢州
衢〈形〉
歧,岔
行衢道者不至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千乘衢处壤削太半。--《管子·国蓄》
又如:衢涂;衢道(歧路,岔路);衢路(歧路;岔道)
衢道
岔道
衢道徬徨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