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<动>
(会意。从廴,有引长的意思,从聿(意为律)。本义:立朝律)
同本义;
立朝律也。--《说文》
建,立也。--《广雅》
又如:建法(制定法律);建中(定立标准);建极(制定至中至正的建国大法)
引申为建立、创设;;
官惟王建国。--《周礼·天官序》
掌建邦之宫刑。--《周礼·小宰》
州建百里之国三十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皇建其有极。--《书·洪范》
择建立卜筮人。
夫位政之建也。--《国语·鲁语》
足下自以为善汉王,欲建万世之业,臣窃以为误矣。--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德之不建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建伊皋之业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建一官而三物成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
又如:建官(设置官职);建封(设置爵位,分封诸侯);建竖(建立功绩);建醮净宅(设场建坛,用酒祭神以祛除宅院里的邪气);建本(奠定基础,建立根本)
封立
利建侯。--《易·屯》
天子建德,因生以赐姓。--《左传·隐公八年》
康王息民,并建母弟以蕃屏周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
又如:建侯(封立诸侯;封侯建国;立功封侯);建德(封立有德者为诸侯)
树立、竖起;;
九十杖而朝见君见杖。--《书·大传》
设此旐矣,建彼旄矣。--《诗·小雅·出车》
建鼓在阼阶西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
乘轺建节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上建旌旗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建鼓(立鼓);建旗(树立旗帜);建牙(古时出师,在军前树立军旗);建节(树立节操);建标(树立标志);建麾(树立旌旗)
建筑;建造
建丛台于后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又如:建缮(建筑修缮)
倡仪;提出
愛盎等皆建以为不可。--《汉书·邹阳传》。注:“谓立议。”
又如:建言(建议,陈述己见);建倡(倡议);建明(建白。陈述意见);建策(献出谋策);建陈(提议陈请);建画(建议谋划);建弼(建议和辅佐)
覆,倾倒。如:建瓴(建瓴水的简省。倾倒瓶中之水,形成居高临下的形势)
建<名>
古代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。一年之中,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,称为“十二月建”。夏历(农历)的月份即由此而定。如:建寅(正月);建卯(农历二月);建辰(农历三月);建巳(农历四月);建子(指以夏历十一月)
子月
为岁首的历法
星官名。建星(古星官名。亦省称“建”。凡六星。在黄道北。与南斗六星同属斗宿)'
<形>通“健”
广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质德若渝。--《老子·四十一章》
又如:建德(刚健之德);大建(指30、31天之月);小建(29天之月)
指福建。如:建兰;建漆
稳<形>
(形声。从禾,隐省声。“禾”与粮食有关,有了粮食,心就安定了。本义:安定,平稳)
同本义;;
地名破冢,真破冢而出,行人安稳,布帆无恙。--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
又如:安稳(稳当;平稳);稳拍拍(稳稳当当);稳惬(稳定使满意);稳善(安稳美好);稳脚(犹稳步);稳疾(安稳而快速);稳平(平稳)
妥帖;稳妥;
还须奏过了朝廷,才为稳便。--明·罗懋登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
又如:工稳(工整而妥贴);稳顺(妥帖和谐);稳约(稳妥而有准绳);稳善(妥善。作为隐语,指打劫);稳吃三注(指轻而易举地得到全部收获);稳协(工稳而协调)
沉静;稳重;。如:稳口深藏舌(缄默不语);稳住架(方言。镇静下来,稳定情绪,沉住气);稳住神儿(沉着冷静,不慌乱);稳堰堰(不慌不忙);稳稳沉沉(稳定沉着的样子);稳稳静静(稳重安静);稳审(稳妥安祥)
匀称,适度-;-。如:稳身(谓身材匀称,适度);稳称(匀称)
一定;准定;。如:稳受(准定受到);稳请(有把握的求取);稳笃笃(形容很有把握);稳打稳(形容很有把握)
稳<动>
蹂谷聚。即蹂践聚集的谷粒,使谷壳和米分开
稳,持谷聚。--《广韵》。按:周祖谟校勘记:“持”为“治”。民国《续修盐城县志》:“稻秕稃聚者谓之稳。《玉篇》‘稳’字训‘蹂谷聚’。今谓稻中秕稃扬之使聚者曰稳子,又曰偃子。”
安顿。如:稳住(安慰住,安顿好)
诱使人暂缓行动
他俩个把我稳在这里,推买东西去了。--秦简夫《东堂老》
忍受(如困苦或艰难)而不动摇、屈服或退让
我为甚不敢明闻,肋底下插柴自稳。--关汉卿《救风尘》
搞端正.
战袍待稳,絮重更熏香。--《敦煌曲校录》
方∶放,搁
…说着便将水盆稳在炕上。--张雷《变天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