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<名>
(象形。小篆字形,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。本义: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)
同本义
甲,东方之孟阳气萌动。从木,戴孚甲之象。--《说文》
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。--《六书故》
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(档??))。--《易·解》
又如:莩甲;甲坼(甲宅。外壳裂开。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)
古时战士的护身衣,用皮革或金属制成。也叫“铠”
献甲者执胄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殪以为大甲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齐国寡甲兵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函人为甲。--《周礼·考工记》
擐甲执兵,固即死也。--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卷甲而藏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甲冰霜迸落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弃甲投戈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武器
得甲库,取器械。--《资治通鉴》
披甲的人,即甲士
晋侯饮赵盾酒,伏甲将攻之。--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
精甲万人。--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动物的坚硬的外壳。如:龟甲;鳞甲
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。如:指甲;趾甲
旧时户口编制单位。如:保甲;甲首(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,明代十户为一甲,一甲之长为甲长)
天干的第一位,用以纪年、月、日
乙卯乃雨,甲子又雨。--苏轼《喜雨亭记》
又如:六甲甲胆(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,同属的再以甲乙分。胆与肝同属木,胆称甲木,亦称甲胆)
六十甲子的省称x。如:年过花甲
代词。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。如:某甲与某乙
姓
甲<动>
居第一;冠于
治宅甲诸第。--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
又如:桂林山水甲天下
把甲衣穿在身上
晞一营大噪,尽甲。--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
又如:甲马(披甲的战马;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);甲坊署(掌管甲胄等的官署);甲伍(披甲执兵的队伍);甲士(押甲的战士);甲第连云(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的样子)
甲<形>
第一的,上等的。如:甲第(上等的府第;指豪富之家)
宝<名>
(形声。甲骨文字形,象房子里有贝和玉,表示家里藏有珍宝,会意。在西周金文里,又加上一个声符“缶”(古音与“宝”同)。本义:珍宝)
同本义
宝,珍也。--《说文》
稼穑维宝。--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以作尔宝。--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
宝玉者,封圭也。--《谷梁传·定公八年》
以其宝来奔。--《国语·鲁语》。注:“玉也。”
怀其宝。--《论语》
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戴朱缨宝饰之帽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又如:珠宝;宝函(宝匣);珍宝(珠玉宝石等);宝肆(出售珍宝的店铺);宝冕(宝冠。用宝石装饰的帽子);宝钏(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);宝钗(首饰名。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)
珍贵的东西
轻敌几丧吾宝。--《老子》。注:“身也。”
啬其大宝。--《吕氏春秋·先已》。注:“身也。”
正得秋而万宝成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
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如:献宝;财宝;传家宝;文房四宝
印信符玺
又有“万几宸翰之宝”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宝札(玺书。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;私人书信的敬辞);宝符(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)
对小孩儿亲爱的称呼。如:我的小宝
一种赌具。方形,用牛角或硬木做成,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,参加赌博的人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
开宝,你们有胆子没有?--老舍《骆驼祥子》
货币。如:通宝;元宝
姓
宝<动>
珍爱,珍视
吾有三宝,持而宝之。--《韩非子·解老》
又如:宝身(珍惜身躯);宝重(珍惜重视);宝惜(珍惜)
珍藏。如:宝录,宝蓄(珍藏)
宝<形>
珍贵的,宝贵的
夫物不产于秦,可宝者多。--李斯《谏逐客书》
又如:宝刀(珍贵的战刀);宝玉(珍贵的玉);宝书(宝籍。珍贵的书籍)
贵重的;由于其美丽、稀有或硬度而在商业上具有极高价值的。如:宝衣(贵重的衣服);宝床(贵重的坐具或卧具)
敬词
敬称与帝王有关的事物。如:宝字(帝王、神仙所写的字);宝位(帝位)
敬称与佛教有关的事物。如:宝鼎(香炉);宝篆(形容香炉之烟缕缕曲折上升,状如篆文)
敬称与道教有关的事物。如:宝忏(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);宝诀(道教修炼的秘诀)
敬称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。如:宝斋;宝舟;宝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