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<名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宀”,表示与室家有关,下面是“豕”,即猪。古代生产力低下,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,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。本义:屋内,住所)
同本义;;
家,居也。从宀,豭省声。--《说文》
家人内也。--《易·杂卦传》
上地家七人。--《周礼·小司徒》。注:“有夫有妇,然后为家。”
夙夜浚明有家。--《书·皋谟》
开国承家。--《易·师》
室为夫妇所居,家谓一门之内。--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注
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引申表示住宅、房屋;
平原君家楼临民家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又如:家堂(正屋中间的堂屋);家所(家居处所);家堂菩萨(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);家第(家宅;私邸);家间(家里;家中)。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。如:连长开会去了不在家;所长在家主持工作
家庭,人家
数口之家,可以无饥矣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。--《墨子·尚同下》
家半三军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视吾家所寡有者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长铗归来乎,无以为家!
家绘像祀之。--《明史》
又如:养家;持家;安家;家第(对对方家庭的敬称);家数(家族;武艺招数、招式);家庙(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);家缘(家业,家产);家私(家产);家赀(家私财产);家计(家业,家产)
指夫或妻
女有家,男有室,无相渎也。--《左传·桓公十八年》
固乱流其鲜终兮,浞又贪夫厥家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又如:家婆(家主婆;当家婆);家公(丈夫);家花(喻自己的妻子);家婆(妻子;主妇)
家家;每家。如:家户(每家每户,家家户户);家至户到(到每家每户;遍及每家每户)
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,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
丘也闻有国有家者。--《论语·季氏》
王曰:何以利吾国?大夫曰:何以利吾家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家甲(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);家主(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);家老(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);家臣(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);家邦(本指家和国,亦泛指国家);家国(家与国,亦指国家)
娘家'
卿但暂还家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谢家来贵门。
今日还家去。
且暂还家去。
学术或艺术流派
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--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如:家数(流派风格;家法传统。多用于诗、文、技艺等);家言邪学(自成一家的偏见。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)
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
农家少闲月。--白居易《观刈麦》
又如:农家;厂家;渔家;行家;东家;庄家
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、担任某种职务的人x;
地学之家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政治家;艺术家;专家;科学家;社会活动家;作家
民族。如:苗家;侗家;傣家
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。如:三家条约
家财,财产
皆没其家而迁之蜀。--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
又如:分家;发家;家破人亡;抄家
朝廷
争先入公家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卒》。注:“公之朝也。”
又如:汉家(即汉朝);随家(即隋朝);家历(皇朝的历数)
都城
其国家,宫室、车旗、衣服、礼仪,皆以九为节。--《周礼》。郑玄注:“国家,国之所居,谓城方也。”
紫泉宫殿锁烟霞,欲取芜城作帝家。--唐·李商隐《隋宫》
帝王或太子
三家,三皇也。--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注
又如:家吏(皇后或太子的官属)
某人。如:家伙;家头(一个人叫一家头)
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
喘家,作桂枝汤,加厚朴、杏子佳。--《伤寒论》
“傢”的古字。如:家生;家伙点(锣鼓家什的节奏);家器(家庭日常用具)
家<形>
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。与“野”相对。如:家羽(家养的鸟);家兔;家禽;家兽(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兽类,如猪、牛、羊、马、骆驼、家兔、猫、狗等)
私家的,个人的,与“公”相对
今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家祭勿忘告乃翁。--陆游《示儿》
我的--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。如:家父家母(对人称自己父母的谦词);家岳(对人称自己的丈人);家尊(称自己的父亲,家父);家堂(对母亲的称呼)
内部的;家中的。与“外”相对。如:家生哨(亦作“家中哨”、“家生肖”。詈词。犹言家盗内贼);家贼(家庭内部的败类。亦指汉奸)
家<量>
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的多少。如:三家商店;两家人家
家<动>
娶妻;成家
及少康之未家兮,留有虞之二姚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又如:家道(成家之道)
安家;定居
家,居其地曰家。--《正志通》
既去职,遂家于汝州。--唐·韩愈《崔评事墓志铭》
养家,持家。如:家克计(持家之道);家法(治家的礼法)
通“稼”。稼穑。种谷曰稼,收获曰穑
弊也者家也。--《管子·侈靡》
陶家事亲。--《大戴礼·五帝德篇》
一<数>
(指事。“一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数词。大写作“壹”。最小的正整数。常用以表示人或事、物的最少数量)
同本义
一,惟初太始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万物。--《说文》
一也者,万物之本也。--《淮南子·诠言》
抱一而天下试。--《老子》
故一人有事于四方。--《书·君奭》。传:“天子也。”
一夫作难而七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。(公元九二年六月,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,杀死大臣郭崇韬,时谣言纷起,人心惶惶。屯驻在贝州(现河北省清河县)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,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,攻入邺都(现河南省安阳市)。邢州(现河北省邢台市)、沧州驻军相继作乱。)--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又如:一境(一个地方);一丝(一根蚕丝);一碗水往平处端(办事公正不偏袒);一拳正打在心窝(一下说到要害处);一人做一人当(敢做就敢于承认,绝不连累别人);一客不烦二主(托一人能办的事,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);一动不如一静(动不如静好);一言抄百语(总而言之);一缘一会(天缘凑合);一路功名(仕途顺利,官运亨通);一盘一盒(礼物);一清如水(静悄悄地没有人影);一毫不爽(一点不差);一息恹恹(疾病缠身,气息微弱)
序数的第一位
一战而举鄢、郢。(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、郢。一战,第一战。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,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、郢二都的战争。举,攻下。鄢,地名,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。郢,地名,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。)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又如:一紧二慢三罢休(指先紧后慢、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);一来二去(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);一品锅(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、山珍海味的“砂锅”);一甲(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,赐进士及第);一更;一品(犹言一等;第一等);一等一(第一等中的第一名)
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
先王之制,大都不过参国之一,中五之一,小九之一。--《左传》
又如:一脚(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,一条腿的部分);丈一、丈二;百一;一份(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);一杆子(方言。犹言一部分);一得(得到一件或一个);一端(指物件的一头)
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;
一至楚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初一交战。--《资治通鉴》
抚尺一下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又如:一拿一个着(一下子就拿住);一气一个死(气得要命);一忽觉转(一觉醒来);一时半霎(指时间极短);一个眼闪(一会儿工夫);一之为甚(一次已经过分了。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)
某一个。如:忽见一个从前方来;一天;一次;一夜(指某夜);一能(某一项专长或技能)
每;各;。如:一桌十人;一日三餐
另;又。如:蝉一名知了
一<形>
全;满;
一肌一容(一:全部。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)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传一乡。--宋·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洞庭一湖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长烟一空。
欢动一城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通订一舟。--明·魏学《核舟记》
又如:一罟(全部;一点不留);一是(全赁);一凭(任凭;完全凭仗);一抹(全部);一听(听任);一划(一派);一床(全部乐器);一力(竭力);一创(整个);一到处(到处;四处);一条提(全部;统统);一抹光(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);一到处(遍地里);一肩儿(所承担的全部责任)
相同;一样。如:一个稿子(一模一样);一便价(一式的;一律的);一似(好像;似同);一同(相同;一样);一理(同一准则)
齐一;联合;。如:一缴过儿(一起);一搭儿(一答里。一起;一块儿);一合儿(一同;一起);一就(一并;一起);一心(同心;齐心);一堆(一起;一块);一淘(一道;一路);一派(一齐);一体(一起;一块)
统一;
以一中外之心,以色觊觎之望。--《子谦全传》
六王毕,四海一。--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又如:一正(统一法度政令);一匡(使得到匡正);一法(统一的法令);一是(犹言统一的标准);一量(统一度量);一统天下(统一全国)
专一-;
用心一世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又如:一德无暇(一心一意,没有一点虚情假意);一心一计(一心一意)
纯一不杂。如:一青(犹纯青);一抹黑(形容一团漆黑);一纯(心地纯一)
独;。如:一目(独眼);一取(独取);一眼(一只眼睛。特指独存一眼);一尊(独尊)
一<副>
都,一概
一匡天下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又如:一划(一律);一回(一概);一弄(一切;全体);一抹光(全都包括在内);一往(一概;一律);一括(犹言总括);一是(一概)
很;甚。如:一无性天(非常虚伪);一力价(极力地);一撮儿(极其;百般)
始终;;。如:一象(一像。一向;从来);一起(一向;向来);一行(一向;一直);一了(一直;从来);一往(犹一向)
一经;
诚一开口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俗之一改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黄鹤一去不复返,--唐·崔颢《黄鹤楼》
禄山一出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一出门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一膺新命(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);一觉(一旦);一头(一旦);一投(方言。一等到;一旦)
犹一一;。如:一略数(谓一一略举);一听(一一倾听)
一<名>
初次,第一次;开始;。如:一箭上垛(比喻旗开得胜,首次就达到目的);一生人(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);一头里(原来;起先);一成(初次制成的);一回生(初见陌生);一见如旧(一见如故。初次相见意气相投,有如故交);一初(开始;起初);一征(初次征战);一听(初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