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〈形〉
(形声。从水,告声。本义:水势浩大)
同本义
浩,浇也。从水,告声。虞书曰:“洪水浩浩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浇者,许以声训。”
浩,遶也,水大也。--《字林》
浩,浩流也。--《广雅》
浩浩沅湘。--《楚辞·怀沙》
浩浩瀚瀚。--《淮南子·俶真》
曰浩泽。--《淮南子·地形》
又如:浩波(大波,洪波);浩汗(浩浩,浩然,浩瀚。水盛大的样子);浩洋(水流广阔洪大的样子)
广远;盛大;
浩浩,滔天。--《书·尧典》。传:“盛大。”
陈竽瑟兮浩倡。--《楚辞·东皇太一》。注:“大也。”
又如:浩壤(广阔的土地);浩渺(广阔无边);浩然(盛大纯一的样子;不可堵塞的样子;浩然之气的省称);浩烦(浩大繁多);浩滂(盛大)
丰富,众多
丧祭有余曰浩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。注:“犹饶也。”
又如:浩博(广大众多);浩漫(众多的样子;广阔的样子);浩穰(盛大众多的样子);浩侈(繁多)
远;无边无际;;
心飞扬兮浩荡。--《楚辞·河伯》。注:“志放貌也。”
又如:浩乎无际(广大无际);浩浩漫漫(大雾无边无际)
通“傲”。傲慢
浩倨者则不亲。--《孔子家语·三怨》
又如:浩居(浩裾,浩倨。傲倨,怠慢不恭貌)
岭<名>
(形声。从山,领声。本义:山道;山坡)
同本义;
岭,山道也。--《说文新附》
日末涧增波,云生岭逾叠。--南朝宋·谢灵运《登上戍石鼓山》
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,亦泛指山峰;
予登岭上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岭外望之。--宋·沈括《溪笔谈》
又如:翻山越岭;岭隘(山岭上险要的隘口);岭北(山峰北面;五岭之北)
相连的山,山脉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--苏轼《题西林壁》
又如:岭阴(岭北。山的北面);岭坫(山岭屏障、边缘)
高大的山脉;山脉的干系。如:秦岭;大兴安岭;葱岭;岭梅(大庾岭上的梅花)
五岭的简称。大庾、始安、临货、桂阳、揭阳为五岭。也专指大庾岭(别名“梅岭”)。如:岭外(岭表,岭南。岭徼。五岭以南的地区);岭峤(泛指五岭地区);岭海(指广东和广西。因两广在五岭之南,临近南海,故称岭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