捍<动>
(古字作“扞”,后作“捍”。形声。从手,旱声。本义:抵御;保卫)同本义;;
扞,以手扞,又卫也。--《广韵》
亲帅扞之。--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
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二年》
而设以国为王扞秦。--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
若手足之扞头目。--《汉书·刑法志》
能扞大患则祀之。--《礼记·祭法》
守一城,捍天下。--韩愈《张中函传后叙》
又如:捍塞(防堵,阻塞);捍难(抵御外侮);捍遏(以武力阻隔);捍城(护卫城池);捍救(捍卫;救援);捍护(防卫;护卫);捍屏(捍蔽。屏藩)
捍<名>
古代射者左臂所著的皮制袖套。如:铠捍(铠甲与皮袖套)
捍 <形>
通“悍”。勇猛;强悍;
彼近吾死而我不听,我则悍矣,彼何罪焉!--《庄子·大宗师》
无衔橛而御捍马也。--《盐铁论·刑德》
又如:捍马(凶悍的烈马)“扞”
另见葨??嬇
捍蔽
遮挡;护卫
捍蔽东南
捍格
互相抵触,格格不入
发然后禁,则捍格不胜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捍拒
抵挡抗拒
捍卫
;;保护;防卫
捍卫边疆
捍御
保卫;防御
捍御祖国的边疆
纲<名>
(形声。从糸,表示与线丝有关,冈声。本义:提网的总绳)
同本义
纲,维紘绳也。--《说文》
若网在纲,有条而不紊。--《书·盘庚》
纲纪四方。--《诗·大雅·棫朴》。笺:“张之为纲,理之为纪。”
四方之纲。--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
举其宏纲。--《书·序》
纪纲之仆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
善张网者引其纲,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。则是劳而难,引其纲则鱼已囊矣。--《韩非记·外储说右下》
又如:纲挈目张(犹纲举目张);纲提领挈(提起网纲,挈住裘领。比喻抓住要领)
事物的关键部分,事理的要领
为政贵当举纲。--《北史·源贺传》
然洽闻之士,宜撮纲要,揽华而食实,弃邪而采正。--《文心雕龙·诸子》
熔则纲领昭畅。--《文心雕龙·熔裁》
法令为维纲。--《管子·禁藏》
又如:纲辖(朝廷中枢总要之职。唐、宋多指尚书省执政官);大纲(内容要点);一部两卷本的世界史纲
纲维;法度;。如:纲条(法纪);纲理(纲纪;法度);纲网(纲维;法度);纲宪(法纪;法度)
生物分类中的一个大类,位于目之上,在现代分类中位于门或部之下,而在林奈分类法中为最高种类。如:鱼纲;鸟纲;哺乳纲
唐、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。如:茶纲;盐纲;纲盐(编队运送的大批食盐);纲运(成批运送大宗货物。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,分若干组,一组称一纲)
纲<动>
系束;
纲恶马。--《周礼·夏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