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〈名〉
(形声。从水,每声。本义:大海,海洋)
百川会聚之处。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;
海,天池也。以纳百川者。从水,每声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海势圆,就地心也。海味咸,湿热之气蒸也。海气绿,穹苍之映,云雾不能隔也。
祖天地之左海也。--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。注:“海水之委也。”
孙叔敖举于海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前途似海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半壁见海日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又如:近海(靠近陆地的海域);沿海(靠海的一带);海岳(大海和山岳);海藏(大海。藏:海的总汇)
海水
煮海为盐。--《汉书·晁错传》
又如:海老(海水枯竭);海望(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)
大湖或大池。如:洱海;里海;咸海;北海
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,故用以指僻远地区
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谓之四海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、校人四海山川注:四海犹四方也。--《周礼·调人》
又如:海北(泛指僻远的北方);海夷(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);海土(海内的土地);海方(犹四海。极言广远之地)
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
较大的器皿。如:银海;墨海
大口,大嘴巴
面皮微白,海下无须。此人就是赛叔和李怀春。--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
海〈形〉
很多的;
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。--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
又如:那年闹霍乱,死的人海啦!东西海着哩,管你们酒足饭饱
大的x;;。如:海碗;夸下海口;海灯(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);海骂(大骂)
终<动>
(形声。从糸,冬声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束丝,两头象结扎的末端。本义:把丝缠紧)
同本义
终,絿丝也。--《说文》
旋终在项。--《睡虎地秦墓竹简》
终了;结束。与“始”相对;
终,极也;终,穷也。--《广雅》
天禄永终。--《论语》
君子以永终知敝。--《易·象下传》。虞注:“坤为永终。”
终朝三拕之。--《易·讼》
庶人终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妇怨无终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
曲终收拨当心画,四弦一声如裂帛。--白居易《琵琶行》(并序)
终继五国迁灭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
用武而不终。
终亦不顾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不终岁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月终(月底);年终(一年的末了);始终(从开始到最后);终服(父母之丧,服满三年。同终制);终献(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,第三次奠酒为终献);终覆(复试结束)
死;
愁苦而终穷。--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未果,寻病终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终吾身而已。--唐·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
又如:终誉(死后的声名);终没(寿终);终具(送终之具,指棺、槨等);终服(终丧);终丧(服满父母去世后三年之丧)
完成
羊子感其言,复还终业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相当
出载而立,其广终队。--《墨子·备梯》
终<名>
歌诗一篇,乐一成为一终。如:终篇(写完或读完一篇文章)
古代历法指称“闰月”
举正于中,归邪于终。--《史记》
通“众”。众人
终莫能就。--《战国策·韩策》
以义终。--《礼记·祭法》
终生之化。--《汉书·杨王孙传》
姓
终<形>
整;全,尽;;
终宵刺探。(终宵:通夜。刺探:探问。)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又如:终夕(整夜,通宵);终夜(整夜,全夜);终风(整日刮风);终朝(整个早上;整天,整日)
通“众”(桺源??)。)。多
终三十里。--《诗·周颂·噫嘻》
以永终誉。--《诗·周颂·振鹭》
终<副>
始终,总。表始终全过程;;
愿终守之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终无所成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终不敢搏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终不能发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终究,到底
终不可强夺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王终遣之。--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
终为忠臣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终不蒙见察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猛鸷终弗逮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终乖(到底违背);终究(毕竟,也作“终久”);终须(终究,毕竟);终于(终究;到底);终久(终究);终归(终究;毕竟)
表示时间,相当于“常”、“久”;
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。--《墨子·尚贤上》
又如:终古(久远;经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