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〈形〉
(会意。从肉,本义:脂肪多)
同本义;
肥,多肉也。--《说文》
坚土之人肥。--《大戴礼记·易本命》
瞻肥瘠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吾牲牷肥。--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。服注:“牛羊曰肥。”
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肥猪;肥肉(喻指有钱的人);肥腻(含油脂多的食物;油脂多);肥汉(肥胖的男子)
引申为肥沃
不爱珍器重肥饶之地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如:这块地肥极了;肥衍(土地肥沃);肥饶(肥沃富饶)
茁壮,粗大;
桃花流水鳜鱼肥。--唐·张志和《渔歌子》
又如:肥茂(肥壮茂盛);肥茁(肥壮);肥润(肥壮润泽);肥泽(肌肉丰润)
富裕。如:肥强(富饶强盛)
衣服又宽又大。如:伙穿一条裤子都嫌肥;肥大
赚钱又不费力。如:肥秩(收入丰厚的官位)
肥〈动〉
使土地肥沃
掩地表亩,剌草殖谷,多粪肥田,是农夫众庶之事也。--《荀子·富国》
使发财。如:肥己
通“非”(蕦??))。责难;
目所偏视,晋国爵之;口所偏肥,晋国黜之。--《列子·黄帝》
肥〈名〉
肥料。如:田里肥足,仓里谷足;肥分
不正当的财物。如:暗中分肥
油脂
干其皮,中作肥。--《齐民要术》引《南方记》
古国名。春秋时狄人所建,后为晋所灭。故都在山西省昔阳县东
秋八月壬午,灭肥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
姓
堂〈名〉
(形声。从土,尚声。“尚”有“高”义。本义:殿堂。高于一般房屋,用于祭献神灵、祈求丰年)
同本义;
堂,殿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古曰堂,汉以后曰殿。古上下皆称堂,汉上下皆称殿。至唐以后,人臣无有称殿者矣。”
殿,堂之高大者也。--《说文古本考》
立于西堂。--《书·顾命》
吾见封之若堂者矣。--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堂形四方而高。”
王坐于堂上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燕坐于华堂之上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观其坐高堂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华堂旅会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又如:堂上(殿堂上);堂下(宫殿、厅堂阶下);堂宇(殿堂的顶棚);堂事(于正厅祭祀祖先之事);堂阶(堂下的台阶);堂阁(殿堂楼阁);堂廉(殿堂的侧边)
后泛指房屋的正厅
审堂下之阴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堂前松柱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崔九堂前几度闻。--唐·杜甫《江南逢季龟年》
堂有炼珍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:堂轴(挂在厅堂壁上的字画);高堂(高大的厅堂);堂户(门庭之内);堂筵(堂中坐席);堂坳(堂的低处;泛指低洼之处);堂扁(厅堂上的题额);堂室(厅堂和内室);堂前(正房前面;正厅);堂房(堂和房)
旧时官府议论政事、审理案件的地方;
宾客满堂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如:堂参(于公堂上参谒上司);大堂(衙门中审理案件的厅堂);过堂;堂食(堂馔。堂餐。唐时政事堂的公膳);堂案(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);堂厨(政事堂的公膳房)
尊称别人的母亲。如:令堂;萱堂
用于商店、厅事、书斋名称,,.。如:同仁堂;杜甫草堂;春在堂
也指署事的官吏。如:堂官(明清时各部主官的称谓);都御史称都堂;尚书称部堂;府州县正印官称正堂
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
外堂即向东之坞。--《徐霞客游记》
佛堂。如:堂头(寺院中对方丈的称呼);堂头和尚(僧寺住持)
堂〈形〉
在外表、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。如:堂堂大丈夫;堂而皇之,堂哉皇哉(形容公然、大模大样或有气派)
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。如:堂族(关系较远的同族);堂姊妹
高显的样子
刊层平堂,设切崖。--《文选·张衡·西京赋》
堂〈量〉
用于分节的课程或一套物件。如:一堂课;一堂家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