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<动>
(会意。金文字形,右边是“贝”(财货)加“手”,左边是“彳”,表示行有所得。手里拿着财货,自然是有所得。本义:得到,获得)
同本义(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);;
得,行有所得也。--《说文》
三人行必得我师焉。--《论语》。释文:“本或作必有。”
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佳婿难得。--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
卖炭得钱何所营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工之侨得良桐焉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又如:得人心;各得其所;得肆(得志,肆意);得闲儿(有空闲时间;得空);得胜回头(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,叫得胜回头);得职(获得官职);得情报;得钱;得奖
找到;;
知得而不知丧。--《易·文言》
虑而后后能得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。注:“谓得事之宜也。”
至德不得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既而得其尸于井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得知;
故无术者得于不用。--《韩非子》
礼得其报则乐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。注:“谓晓其义。”
武王得之矣。--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。注:“犹知也。”
捕获
然得而腊之以为饵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亦指被捕获;被逮捕。又如:得俊(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)
成功;完成
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。明日就得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得算(计谋成功);得策(谋略得当)
适,合;;
傲啸东轩下,聊复得此生。--陶渊明《饮酒》
具备;
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同“德”,恩惠,感恩;
所识穷乏者得我欤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地广而不得者国危,兵强而凌敌者身亡。--《盐铁论·击之》
助动词。能,能够
孔子下,欲与之言,趋而避之,不得与之言。--《论语·微子》
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--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进退不得,为之奈何?--《吴子·应变》
沛公军霸上,未得与项羽相见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得意,满足;
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--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
常使两情皆得,彼此俱畅。--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又如:洋洋得意
看到
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得<名>
收获,心得
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往往有得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开郑有得,便欣然忘食。--《南史·陶潜传》
德,道德,有德之人
尚得推贤不失序。--《荀子》
得<副>
必须,应该
君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得<形>
合适;正确;
于彼计则得。--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历古今之得失。--《汉书》
得<叹>
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。如:得,就这么办;得了,别说了;得也么(算了吧;又作答应之词)
用在口语中,瞧。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,!。如:得,又搞错了;得,全完了
得<动>
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,一定。如: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
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;
犹得备晨炊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又如:有错误就得批评;做得好就得表扬
表示推测的必然。如:要不快走,我们就得迟到了
货<名>
(形声。从贝,化声。本义:财物)
财物,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
货,财也。--《说文》
二曰货。--《书·洪范》。郑注:“掌金帛之官。”
商贾阜通货贿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。注:“金玉曰货,布帛曰贿。”
司货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多货则伤于德。--《仪礼·聘礼》。注:“货,天地所化生谓玉也。”
假货居贿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患货之不足。
而货财寡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贪于财货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治行则货积。--《商君书·立本》
居为奇货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货儿(货郎);货易(即贸易);货财(财物);货贿(金玉布帛,即财物)
钱币
日中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,交易而退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。--《宋书·刘秀之传》
又如:货布(古代钱币名。王莽时所铸。又泛指货币);货贝(古代用贝壳作的货币);货法(货币流通的法令);货泉(王莽时货币名。亦指货币的通称)
货物,具有经济用途或者能满足经济上的某种需要的东西;。如:百货;送货上门;上等货;货真价实;货全部合格;发货;到货;卸货;装货;货包(货物包裹)
对人的贬称(多为詈语或玩笑语)x。如:蠢货;宝货;货头(货色,东西。多用于对人蔑称)
货<动>
买进,卖出
所货西洋珠。--明·崔铣《洹词·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又如:货卖(出售);货卜(卖卜;卖卦);货畚(售畚箕);货与(卖给;效力);货产(典卖财产)
贿赂
曹伯之竖侯鑐货筮史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
邠人偷嗜暴恶者,率以货窜名军伍中。--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
又如:货贿(以财物贿赂官吏);货求(谓受贿);货赂(贿赂);货遗(贿赂)
购买。如:货取(买进);货买(购买,采购);货籴(买进谷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