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<名>
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象鼻形。“自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鼻子)
同本义
自,鼻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,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。”
始;开头
故法者,王之本也;刑者,爱之自也。--《韩非子》
起源
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以入德也。--《礼记》
又如:自顷(近来)
自<代>
自己,自我;本身;;'
不自为政,卒劳百姓。--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自引而起,绝袖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毁,而后人毁之;国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。--《孟子》
自比于人。(“人”指信陵君。)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。(“度”,估计;“得”,指圆满得到;“之”,代援赵的具体措施。)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自疏濯淖污泥之中。(自疏,自己疏远。濯,通“浊”。淖(葮??))泥浆。)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。(其:第一人称代词,自己。陋:见闻少,知识浅薄。而:转折连词,可是,却。谨护其失: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。失:过错。)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自言本是京城女,家在虾蟆陵下住。--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又如:自戕(戕害自己;自杀);自呈(自首;认罪);自敝(自己困败);自各儿(自己);自凛(自身寒微);自引(自行引退;自杀)
自<介>
由;从;
自,从也。--《广雅》
自天右之。--《易·大有》
退食自公。--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
出自东方。--《诗·邶风·日月》
自去史职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自是指物作诗立就。--宋·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自李唐以来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自张柴村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感觉何自起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自南海还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自海入侵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自从(介词。表示时间的起点)
在;于;
不自我先,不自我后。--《诗·小雅》
又如:自诸(犹其余);自余(犹其余;以外;此外)
自<副>
自然,当然
重罚不用而民自治。(自治,自然太平。)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神明自得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自见异物。--汉·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自足制之。--《资治通鉴》
自从本说。(意思是说,自然应当遵从《本草经》的说法。)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自有同志者在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自恁(自然;径自);自化(自然化育);自可(自然可以);自老(自然衰老)
本是;本来;
人之死生自有长短,不在操行善恶也。--汉·王充《论衡》
小人自姓崔名宁,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。--《京本通俗小说》
东家有贤女,自名秦罗敷。--《乐府诗集》
又如:自可(本来可以);自性(个性;本性);自合(自应;本该);自恁(本当)
仍旧,依然;
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--唐·王勃《滕王阁》
亲自;
早自来谢项王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自抱持武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王自往临视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自将三千人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又如:自鞫(亲自审讯罪犯)
别自、另外;
一板已自布字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自<连>
假如,苟。与“非”连用
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--《三峡》
又如:自这般(假如像这样)
即使,虽
乐正子春之母死,五日而不食。曰:“吾悔之。自吾母而不得吾情,吾恶乎用吾情。”--《礼记·檀弓》
却,可是
不思量,自难忘。--苏轼《江城子·记梦》
不是俺要结果你,自是前日来时,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,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,立等金印回去回话。--《水浒传》
因为,由于
自我致冠,敬慎不败也。--《易·需》
自<动>
用;
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有庸哉。--《书·皋陶谟》
知之曰知之,不知曰不知,内不自以诬,外不自以欺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是;
女子无计可奈,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,只得从了他。--《初刻拍案惊奇》
语<动>
(形声。从言,吾声。本义:谈论;议论;辩论)
同本义;;;;
语,论也。--《说文》
于时语语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。传:“论难曰语。”
旦日,卒中往往语。--《史记》
子不语:怪、力、乱、神。--《论语·述而》
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又如:语怪(谈论怪物);语冰(谈论冰);语议(言谈议论)
交谈,说话;;
语,言也。--《广雅》
语使能也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。注:“语,言也。”
又
既歌而语。
可与晤语。--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池》
笑语卒获。--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
尔将可与语大理矣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旦日,卒中往往语,皆指目陈胜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食不语,寝不言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乃向西北奋头,喃喃细语。--《北史》
又如:语涩(说话艰难,不流利);语薄言轻(语言轻薄;说话轻佻,不稳重);语吐珠玑(说话、语言像珠玑般优美);语不间歇;语冰(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、地所拘束,见识不广);语语(语其所当语。即说所该说的话)
鸟兽虫类鸣叫;;
君裙香暖金泥凤,画梁语燕惊残梦。--前蜀·牛峤《菩萨蛮》
又如:语风(在风中鸣叫);语燕(会说话的燕子);语鸟(会说话的鸟);语关关(形容鸟儿鸣叫之声)
语<名>
说的话;
张胜闻之,恐前语发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语曰:“唇亡则齿寒。”--《谷梁传·僖公二年》
齐君之语偷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
又如:语体诗(用口语写的诗);语话(话语;言语);土语(土话);评语(评论的话)
特指谚语、古语或成语;;;。如:语例(用语的惯例);口头语;熟语;韵语;妙语;俚语;豪语
词语
为人性僻躭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--唐·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
又如:语惊四座;语泄(密语外泄);语义(也称词义。指词语的意义);语妙天下(言语精妙,无人可及)
语言
有楚大夫于此,欲其子之齐语也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又如:语支(语言学。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);语言文字(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);语简意赅(语言简练,意思完备);语学(研究言语、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)
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。如:目语;手语;灯语
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。如:主语;谓语;宾语、表语、状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