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<名>
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。“竹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“竹”的字大部分是乐器、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。本义:竹子)
同本义。多年生常绿植物。茎杆有节,中空,可供建筑用,又可作造纸原料,还可以制成乐器
竹,冬生草也。象形。--《说文》
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。--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
官用竹,皆令录厚头,积之如山。--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
又如:竹笋汤(竹板子);竹夫人(中空、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);竹撞(竹编提盒);竹箨(竹笋的皮;笋衣);竹笥(竹箱);竹蓖(竹棍。一端劈开的篾条,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);竹笆(竹篱);竹皮(笋壳);竹母(带有笋芽的竹鞭);竹工(制造竹器的工匠);竹匠(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);竹席(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);竹笪(粗竹席);竹笠(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)
竹简
明(抱)枯竹,守空言,不知趋舍之宜,时世之变。--《盐铁论》
又如:竹刑(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);竹素(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);竹书(古代无纸,在竹简上记事书写)
古代八音之一,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
金石丝竹,乐之器也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匏竹在上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
丝木匏竹。--《周礼·春官·太师》。注:“竹,管箫也。”
宴酣之乐,非丝竹。--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又如:竹人(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);竹肉丝(泛指器乐和声乐);竹笛(竹制管乐器);竹管(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)
竹林
公然抱茅入竹去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群<名>
(形声。从羊,君声。本义:羊群;兽群;人群)
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;
群,辈也。--《说文》
兽三为群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或群或友。--《诗·小雅·吉日》
三百维群。--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
大夫不掩群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群疑满服,众难塞胸。--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
故近者聚而为群。--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又如:群才(有才能的人们);群生(一切生物);群立(站立在人群中);群有(佛教指众生或万物);群儿(一群小儿。多用作轻蔑之辞);群品(万事万物;佛教指众生)。也指其他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。又如:猪群;马群;大鱼群
朋辈。如:群好(互相亲善的人们);群季(诸弟);群朋(互相依附,结为党与);群流(同辈);群萃(同类;侪辈)
百姓。如:群元(指人民、百姓);群口铄金(众口铄金。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,足以混淆是非)
集团,社会集体
又有大者,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,以安其属。--唐·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又如:群法(社会法则);群治(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);群俗(社会风尚)
泛指多数
指人
王为群姓立社,曰大社。--《礼记》
指事物
猎者张罗,百兽群拢,或得或失。--《论衡》
群<量>
用于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;;。如:一群天鹅;一群野火鸡;一群白蚁
群<动>
聚集;会合,联合;
而群天下之英杰。--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
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--《论语》
以避群害。--明·李渔《闲清偶寄·种植部》
群聚而笑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群怪聚骂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又如:群而不党(聚集在一起,却不结党);群曲(合唱的曲子。大多为一人引端,众人和声);群行(结队而行);群萃(事业相同的人集聚在一起);群处(成群地相处)
随俗
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,退又不能群彼数子。--《后汉书》
群<形>
众多;;
愠于群小。--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赵王悉召群臣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列传》
群从所得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群响毕绝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以孤羊投群狼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群士(众官,百官;众学士);群有(指万物);群司(百官,众官。同群士);群枉(众多奸邪的小人);群英(众多有才能的人);群从(指众子侄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