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<名>
(形声。从艸,稣声。从艸,与植物有关。本义:植物名,即紫苏)
同本义。唇形科。一年生草本植物。茎方形,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,夏季开红花或淡红色花。茎、叶、种子入药,嫩叶古用以调味,种子可榨油。如:苏子(紫苏和白苏的种子。可以入药、榨油)
柴草
樵苏脂烛,莫非种植之物也。--《颜氏家训》
须状下垂的饰物
金车玉作轮,踯躅青骢马,流苏金缕鞍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苏维埃的简称。如:苏区
江苏省的简称。如:苏剧
苏州市的简称。如:苏杭(苏州和杭州的并称);苏裱(苏州裱字画的技艺)
原苏联国名。如:中苏关系
姓
苏<动>
更生
死而复生谓之苏。--《小尔雅·广名》
苏,俗作甦。--《集韵》
蘇,息也,死而更生也。--《广韵》
更生为苏。--《颜氏家训·杂艺》
震苏苏。--《易·震卦》
傒予后,后来其苏。--《书·仲虺之诰》
蛰虫昭苏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苏世独立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橘颂》
自言身化促织,轻捷善斗,今始苏耳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苏息(再生滋长);苏生(苏醒;复活);苏更(复活;苏醒);苏复(恢复)“穌”
苏<动>
唤醒;昏迷后醒过来
近抚之,气息惙然。喜置榻上,半夜复苏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苏省(苏醒);苏活(苏醒;复活);苏兴(犹苏醒)
割草;取草
行者践其首脊,苏者取而爨之而已。--《庄子·天运》
引申为取
苏粪壤以充帏兮。--《离骚》
困顿后获得休息。如:苏息;苏坐(散坐;随便坐)
拯救;解救;。如:苏困(解除困苦);苏枯(使枯萎的草木复活。比喻使困顿、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);苏世(犹醒世)
益<动>
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象器皿中有水漫出。从皿,从水。“水”已隶变。本义:“溢”的本字。水漫出)
同本义
益,饶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从水,浮于四,会意。字亦作溢。
引申为水涨
澭水暴益。--《吕氏春秋》
在某些方面增加(如体积、数量、程度等)
损益,盛衰之始也。--《易·杂卦传》
人或益之,人或损之,胡可得而法?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有所广益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斟酌损益。
大有所益。--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
又如:增益;延年益寿;益甲(增兵);益兵(增加兵力);益封(增加封邑);益军(益兵);益损(增减;兴革);益算(增加岁数);益赋(增加赋税)
助;补助
与我齐者,吾不与处,无益我者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
扩大,加大x
民众城小,则益城。--《谷梁传》
益<形>
有益,有利。如:益鸟
富裕
其家必日益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
骄傲自满-
有貌愿而益,有长若不肖。--《庄子》
益<副>
更加
君之疾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。--《孟子》
益狎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香远益清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敌行益还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精益求精;益用伤悼(更加悲伤);益复(更加;越发);益发(更加,越发)
渐渐;
益习其怕,又近出前后(习,熟悉,习惯)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益<名>
任何一种好处或利益;;--跟“害”相对
谦得益。--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无益吾事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有益于身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取善之益。
又如:受益不浅
州名。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折多山,云南省怒山、哀牢山以东,甘肃省武都、两当,陕西省秦岭以南,湖北省郧县、保康西北,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