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<动>
(会意。从廴,有引长的意思,从聿(意为律)。本义:立朝律)
同本义;
立朝律也。--《说文》
建,立也。--《广雅》
又如:建法(制定法律);建中(定立标准);建极(制定至中至正的建国大法)
引申为建立、创设;;
官惟王建国。--《周礼·天官序》
掌建邦之宫刑。--《周礼·小宰》
州建百里之国三十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皇建其有极。--《书·洪范》
择建立卜筮人。
夫位政之建也。--《国语·鲁语》
足下自以为善汉王,欲建万世之业,臣窃以为误矣。--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德之不建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建伊皋之业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建一官而三物成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
又如:建官(设置官职);建封(设置爵位,分封诸侯);建竖(建立功绩);建醮净宅(设场建坛,用酒祭神以祛除宅院里的邪气);建本(奠定基础,建立根本)
封立
利建侯。--《易·屯》
天子建德,因生以赐姓。--《左传·隐公八年》
康王息民,并建母弟以蕃屏周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
又如:建侯(封立诸侯;封侯建国;立功封侯);建德(封立有德者为诸侯)
树立、竖起;;
九十杖而朝见君见杖。--《书·大传》
设此旐矣,建彼旄矣。--《诗·小雅·出车》
建鼓在阼阶西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
乘轺建节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上建旌旗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建鼓(立鼓);建旗(树立旗帜);建牙(古时出师,在军前树立军旗);建节(树立节操);建标(树立标志);建麾(树立旌旗)
建筑;建造
建丛台于后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又如:建缮(建筑修缮)
倡仪;提出
愛盎等皆建以为不可。--《汉书·邹阳传》。注:“谓立议。”
又如:建言(建议,陈述己见);建倡(倡议);建明(建白。陈述意见);建策(献出谋策);建陈(提议陈请);建画(建议谋划);建弼(建议和辅佐)
覆,倾倒。如:建瓴(建瓴水的简省。倾倒瓶中之水,形成居高临下的形势)
建<名>
古代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。一年之中,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,称为“十二月建”。夏历(农历)的月份即由此而定。如:建寅(正月);建卯(农历二月);建辰(农历三月);建巳(农历四月);建子(指以夏历十一月)
子月
为岁首的历法
星官名。建星(古星官名。亦省称“建”。凡六星。在黄道北。与南斗六星同属斗宿)'
<形>通“健”
广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质德若渝。--《老子·四十一章》
又如:建德(刚健之德);大建(指30、31天之月);小建(29天之月)
指福建。如:建兰;建漆
形<名>
同本义;
形,象形也。--《说文》
物成生理谓之形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
雷雨之动满形。--《易·屯》
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形色天性也。--《孟子》
形者,生之具也。--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
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。--《列子·说符》
形似酒尊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鸟兽之形。
形若土狗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因势象形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又如:形物(有形之物);条形;线形;方形;圆形;球形;梯形;三角形;正方形;多角形;多边形;口形;体形
形体,实体
可以隐形。--三国魏·邯郸淳《笑林》
无案牍之劳形。--唐·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山岳潜形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钩勒形廓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如:形寂(死亡);形响(形体和声响);形解(形体超脱现实;道教指尸解);有形;无形;整形;形生(身体与性命);形性(形体和性质);形训(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)
容色,容貌
望远者,察其貌,而不察其形。--《谷梁传》
又如:形藏(模样、身分);形质(容貌与性情);形秽(容貌不洁)
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
秦,形胜之国。--《史记》
又如:形便(地形有利);形要(形势险要);形局(地理格局)
情势,形势
由此言之,勇怯,势也;强弱,形也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仆未之得验,然其形必然。--汉·贾谊《铸钱》
不能者之形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鼎足之形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形服(迫于形势而屈服);形宜(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)
通“型”。模型
冰炭不合形。--《韩非子·用人》
仪形虞、周之盛。--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
仪形文王,万邦作孚。--《潜夫论·德化》
形<动>
画图形,,.
乃审厥象,俾以形旁求于天下。--《书·说命》
又如:形摹(描摹)
使之现形,显露,显示;x
形,见也。--《广雅》
然后心术形焉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。注:“犹见也。”
形人而我无形,则我专而敌分。--《孙子·虚实》
赵王不悦,形于颜色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
归而形诸梦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又如:形藏(秘密;隐私);情动于中而形于言;形见(显现;显形);形言(表现在言辞上)
比较,对照
令狐綯大怒,说他以己之长,形人之短,文人无行。--《西湖二集》
又如:相形见绌
描绘
虽有心略辞给,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。--汉·枚乘《七发》
形成,成为某种形象
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--《楚辞·天问》
惟有道者,能备患于未形也,故祸不萌。--《管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