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<形>
(会意。从心,从叀。本义:仁爱)
同本义
惠,仁也。--《说文》
爱民好与曰惠。柔质慈民曰惠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分人以财谓之惠。--《孟子》
心省恤人谓之惠。--《贾子道术》
孙讨虏聪明仁惠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夫慈者不忍,而惠者好与也。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其养民也惠。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彭有守多惠政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又如:惠声(仁爱而有德泽的美名);惠育(用仁心爱德加以养育);惠化(仁爱的教化);惠心(仁慈的心)
柔顺;顺从
义征不惠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荆南怀惠。--《魏都赋》
又如:惠音(和谐的乐音;对他人书信的尊称);惠气(和顺之气);惠来(招抚使之归顺)
通“慧”。聪慧
巧文辩惠则贤。--《国语·晋语九》
先言而后当者,惠也。--《晏子春秋·外篇》
惠者知其不可两守,乃取一焉。--《管子·宙合》
甚矣,汝之不惠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观君所言,将不早惠乎。--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
曲眉丰颊,清声而便体,秀外而惠中。--唐·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
又如:惠悟(聪敏);惠美(聪明美丽);惠丽(聪明美丽);惠黠(聪慧)
美好。如:惠色(秀美的颜色,色彩);惠问(美好的称誉);惠声(美誉)
敬词。如:惠然肯来(函柬用语。表示欢迎光临);惠邮(称人邮寄来件的敬词);惠书(称对方来信的敬词);惠赐(称人所赠的敬词)
惠<名>
恩惠;;
小惠未徧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大王加惠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君之惠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从君惠而免之。
今缓刑罚,行宽惠,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。--《韩非子·难二》
又如:惠渥(深厚的恩泽);惠义(恩义);惠润(恩泽)
恩爱;宠爱
小人怀惠。--《论语》。苞注:“恩也。”
惠而好我,携手同归。--《诗·邶风·北风》
古兵器名。三棱矛-
二人雀弁,执惠,立于毕命之内。--《书·顾命》
姓
惠<动>
惠赠;给予好处
君必惠民而己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
又如:惠贶(提到人家馈赠的客气说法);惠鲜(施恩惠给贫困的人);惠而不费(加恩惠给人,而无所浪费损失)
付账;付款。如:惠钞(付钱);惠而不费(不用花费钱财,就能得到好处)
畴<名>
(形声。从田,寿声。本义:已耕作的田地)
同本义
畴,耕地也。--《苍颉篇》
畴,耕治之田也。象耕屈之形。--《说文》
取我田畴而伍之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
田畴荒芜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修农圃之畴。--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
农人告余以春及,将有事于西畴。--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又如:田畴(田地);畴陇(畦田;田亩)
特指种麻的田。如:畴土(田地)
同类,类别。后作“俦”;
十日不食,无畴类尽死矣。--《管子·枢言》
人与人相畴,家与家相畴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。注:“畴,匹也。”
夫物各有畴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
翼佐之功,超世无畴。--《三国志·董昭传》
不畀洪范九畴。--《书·洪范》
草木畴生,禽兽群焉,物各从其类也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又如:范畴;畴类(同类;同辈);畴偶(成对;两两相伴)
畴<动>
壅土
畴以肥壤。--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
报酬,酬答。通“酬”
畴匹妇其已泰。--《文选·潘岳·西征赋》
又如:畴答(酬谢;用财物表示谢意);畴劳(酬谢出力的人)
通“筹”。筹划。如:畴量(酌量,估量);畴咨熙载(访求能发扬功业者)
世代相传。如:畴人(古代天文历算之学,有专人执掌,父子世代相传为业,称为“畴人。”);畴官(世代相传的专业性官职)
畴<形>
犹曩。以往;从前;。如:畴年(往年)
畴日
;昔日,往日,以前
感平生于畴日。--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畴昔
往昔;日前;以前
于畴昔之夜,梦坐奠于两楹之间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畴昔之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