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<动>
(形声。本义:生存;存在)
同本义;x
存,存在也。--《尔雅》。注:“存即在。”
有天子存。--《公羊传·隐公三年》
虽存乎人者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以其存心也。--《孟子·离娄下》
召寇则无以存矣。--《吕氏春秋·应同》
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而吾以捕蛇独存。--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:存济(存活;活命);存殁(活着的和死去的)
恤问,劳问;;
存,恤问也。--《说文》
无一介之使以存之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:“劳问也。”
又如:存候(存问,问候);存问(安慰,问候);存抚(存问安抚);存养(安抚养育)
访问;问候;x
存问长老。--《汉书·文帝纪》。注:“省视也。”
臣乃市井鼓刀者,而公子亲数存之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又如:存见(探望慰问);存访(探望问候);存谕(存问、慰谕)
抚育;保护;;。如:存神(存养精神);存孤(恤养孤儿)
思念;怀念
五曰存爱。--《礼记·大传》
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,一篇之中致志焉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存眷(思念,关注);存想(考虑,思索,想像);存注(意念,注意力);存追(追念,追慕)
关心;关怀。如:存神(留神);存顾(关心照顾);存覆(关怀爱护);存润(关怀接济)
储存;保存;保全;
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·序》
又如:存志(保全志向);封存(封闭起来保存);存安(使之保全)
愿〈形〉
(形声。从页,原声。古时“愿、願”各有本义。“愿”义为谨慎,“願”义为“大头”)谨慎;老实,质朴
愿,谨也。--《说文》
思厚不爽曰愿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无利于上谓之愿。--《韩非子·诡使》
愿而恭。--《书·皋谟》。郑注:“谓容貌恭正。”
则莫能以愿中。--《考工记·弓人》
上愿纠暴。--《周礼·大司寇》
大府召视儿,幼愿耳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又如:愿恭(恭谨);愿款(诚挚);愿法(执法恭谨);愿敏(朴实敏悟);愿婉(朴实恭顺);愿懿(朴实诚实);愿民(朴实善良之民)
愿<名>
大头
願,大头也。从頁,原声。宋公孙願绎字硕父。--《说文》
假借为“愿”。愿心,旧时祈祷神佛所许下的酬谢G
言願以为质。--《大戴礼记·官人》
众僧祝愿。--《晋书》
又如:愿力(佛家语。指誓愿的力量);愿行(佛家语。誓愿与修行);愿谓(向神佛祈求并说出自己的意愿)
心愿;愿望
果不如先愿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富贵非吾愿,帝乡不可期。--晋·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
又乖恳愿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愿<动>
情愿;
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--《木兰诗》
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,而子为我愿之乎?--《孟子》
又如:愿蠲顶踵(愿意舍身);心甘情愿;愿与人民共患难
希望发生某种情况
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孝成王使括…为将,括母…愿勿遣。(愿勿遣,希望不要派遣赵括为将。)--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
愿以闻于官。(希望把这件事报告官府。闻,使上级听见,报告上级。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愿你快乐;愿那位最好的人取胜
仰慕
名声日闻,天下愿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