驼<名>
(形声。从马,它声。从马,表示与马相类的动物。本义:骆驼)
同本义。也单用作“驼”。如:驼茸(骆驼细毛织成的纺织物。即驼绒);明驼;单峰驼;驼囊(用骆驼皮革做的袋子);驼蹄(骆驼的蹄子);驼褐(用驼毛制的衣服);驼裘(驼绒服);驼队(骆驼队)
成块的东西。也作“坨”。如:驼橐(驮垛)
量词∶相当于“坨”、“块”
你没看见,退油丹都使了两驼!--《大波》
驼<形>
人身体背部向后成拱形的。如:驼腰(腰弯背驼);驼钩(弯钩);驼曲(弯曲)
驼<动>
用牲口负物。也作“驮”
其兽则麒驎角端,騊騟橐驼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。颜师古注:“橐驼者,言其可负橐囊而驼物。故以名云。
他有一匹马,背驼三将,入水如踏平地,日行千里流星马,此乃是无敌之骑。--明·黄元吉《黄廷道夜走流星马》
泛指背负。如:驼骑(驮运东西的牲畜);驼价(用骆驼运货的价钱);驼载(驮载)
方∶取物
凡取物,吴下曰担,江阴曰挐,丹阳等处曰捉,宁波、浙东曰驼。--明·李翊《俗呼小录》
驼背
;∶人的脊柱弯曲成弓形,多由病理或不良习惯等原因所致
来一驼背巫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();∶骆驼的背
驼峰
()∶骆驼背部隆起像山峰状的部分,里面储藏大量脂肪,可供维持正常行动,因此骆驼可以较长时间不吃食料
∶铁路上调车用的土坡。车辆可以凭本身的重力自动溜到各股铁道上
骆峰调车法
驼鹿
属于鹿科的一种大型反刍动物,栖居加拿大和北部美国的森林地区,与欧洲驼鹿近缘,但较大,突起的肩部约高七英尺,体重常超过一千磅,形状丑陋,四肢长,尾短,头大,上唇厚而下垂,角呈宽掌形,有很多小尖
驼绒
';∶从骆驼毛中选出来的绒毛,用来织衣料或毯子,也可以用来絮衣裳
∶见“骆驼绒”
驼色
;';一种比咔叽色稍红而微淡、比肉桂色黄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黄而暗的浅黄棕色
驼员
驾驭骆驼的人员
驼子
;口∶驼背的人(侮辱性称呼)
雷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,中间象闪电,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。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。小篆变成了会意字,从雨,下象雷声相连之形,表示打雷下雨。本义: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)
同本义
靁,阴阳薄动,靁雨生物者也。--《说文》
阴阳合为雷。--《春秋·玄命苞》
雷者,阴中之阳也。--《白虎通》
仲春,雷乃发声,仲秋,雷始收声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雷以动之,风以散之,雨以润之。--《易·说卦》
阴阳相薄为雷。--《淮南子·坠形》
天下应之如雷霆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如雷如霆,徐方震惊。--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
峭壁呀呀虎擘口,恶滩汹汹雷出吼。--杨万里《檄风伯》
又如:雷火(因雷击所起的火);雷光(闪电的光茫);雷吼(形容响声大如雷鸣);雷气(雄壮的气概);雷奋(如雷霆的振动);雷干(气候天气苦热);雷谤(比喻猛烈毁谤);雷驰(形容快如雷电闪击);雷腾云奔(如雷电风云般的奔腾)
剧响,巨大声响。
雷霆乍起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。如:地雷、水雷、鱼雷
通“罍”。古酒器名
君于是造立礼器…雷、洗、觞、觚。--《隶释·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》
姓
雷〈动〉
打雷
故雷则掩耳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生》
无冬雷,地冬霆。--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
通“擂”,敲击
雷鼓大震。--《资治通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