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<动>
(形声。从宀,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,奇声。本义:寄居)
同本义;
寄,托也。--《说文》
寄公者,何失地之君也。--《仪礼·丧服》传
可以寄百里之命。--《论语》。皇疏:“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。”
老妻寄异县,十口隔风雪。--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
又如:寄籍(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);寄庄(在外地买地设庄,收租)
委托,托付
令可以寄政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
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倚南窗以寄傲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又如:寄命(委以重任;生命如寄旅,因此比喻短暂的生命);寄付(委托;托付);寄任(指所委托的重要责任;托付重任)
依赖;依附
托根附树身,开花寄树梢。--白居易《有木诗》
蛮烟瘴雨土卑湿,留我寄命与兹乡。--黄景仁《洞庭行赠大归包川》
又如:寄命(寄身;托身);寄口(依靠别人生活)
寄放;寄存
前以一匹锦相寄,今可见还。--《南史·江淹传》
又如:寄包(寄存行李;喻指寄宿);寄物(寄存的东西;寄托某件物品作为凭证)
寄托(,.)
依南窗以寄傲,审容膝之易安。--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
先王寄理于竹帛。--《韩非子·安危》
又如:寄怀(寄托情志;用真诚的心意待人);寄意(寄托情意)
托人递送;;;
女寄言于母。--明·崔铣《洹词·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又如:寄声(托人口头传达问候);寄外(妻子寄信或他物给丈夫);寄言(寄语、带信);寄奉(敬词。谓通过邮递奉呈)
寄<形>
非亲生的--指亲属。如:寄儿;寄爹;寄娘;寄女;寄名(旧时迷信将儿童拜在他人名下做义子,叫寄名)
寄<名>
人物名
寄伪儿啼。(区寄假装像小孩子的啼哭。儿,名词作状语,表示比喻,像小孩子似的。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翻译官。古代称翻译东方民族语言的官吏。如:寄象(古代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。后泛指翻译);寄鞮(古代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,后泛指翻译)
奴〈名〉
(会意。从女,从又。女指女奴,又(手)指用手掠夺之。一说又(手)指女奴从事劳动。本义:奴隶;奴仆)
同本义;
奴,奴婢皆古之罪人也。--《说文》
其奴,男子入于罪隶,女子入于舂槁。--《周礼·司厉》
从群奴而驰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奴惊
庸奴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后多指男奴。如:奴厮儿(小男仆);奴辈(奴仆之辈,奴才们);奴兵(奴仆;供役之人);奴颜(奴才相);奴戮(施以刑辱,使为奴隶);奴虏(俘虏;奴隶)
对人的鄙称
要当生缚此奴。--房玄龄《晋书》
又如:奴胎(对乐户子女或奴婢的贱称;骂人话,犹贱种);胡奴;狂奴;奴官(出身卑贱的小军官);奴下(才能低下的人)
自称
古代男女自称的谦词。如:奴哥(对女人的昵称);奴奴(犹奴家)
贱称。如:田舍奴
古时青年女子的自称,或称“奴家”
奴家年青,如何敢受礼。--施耐庵《水浒传》
奴〈动〉
看作奴仆;贬低;使沦为奴隶
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。--韩愈《原道》
又如:奴化;奴视(视之如奴,轻视之意)
水不流动
不流曰奴。--《水经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