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<动>
同本义(把断了的丝接续上);
继,续也。--《说文》
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。--《易·象传》。注:“谓不绝也。”
折琼枝以继佩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齐人未尝赂秦,终继五国迁灭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先后相继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学即继以问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又如:继继(前后相继,接续不断);继踪(继续前人所做的事);继踵(步履前后相接。指相传不绝);继志(继续前辈的志意)
继承;
今夫封建者,继世而理。--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继吾志事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九族无可继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又如:继世(儿继承父的地位);继轨(承继祖业);继体(继承王位);继绪(继承祖业;传祚无穷)
接济。如:继褰(接济缩减)
通过正式合法手续,将别人孩子自愿地代替或作为自己的孩子。如:继子
随后;跟着
宾继主君。--《周礼·司仪》
瑜等率轻锐继其后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继而
通“系”。挂,拴缚;系念;
言“以”者,见行遂意也。见继重在遂。--《公羊传·宣公元年》何休注
又如:继念(系念);继绊(系绊,束缚牵制);继缠(系缠,纠缠)
继<名>
子孙后代
有无肠之国无继子。--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
赵主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--《战国策》
后援;;
围之不继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者<代>
(《说文》:“别事词也。相当于“这”)
同本义
那边走,者边走,莫厌金杯酒。--五代·王衍《醉妆词》
又如:者回(这回);者般(这般);者流(犹言这个流派);者番(这番;这次);者里(这里);者个(这个);者边(这边)
用在形容词、动词、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,组成“者”字结构,用以指代人、事、物
指代人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--《老子》
射者中。(射的射中了目标。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,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。)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读书者有几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后死者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
指代事或物
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--《论语》
吾君在前,叱者何也?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用在数词之后,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
老而无妻曰鳏,老而无夫曰寡,老而无子曰独,幼而无父曰孤。此四者,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。--《孟子》
二者不可得兼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者<助>
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,表示停顿
昔者,吾舅死于虎,吾夫又死焉,今吾子又死焉。--《礼记》
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
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--唐·韩愈《杂说》
用于名词之后,标明语音上的停顿,并引出下文,常表示判断
仁者,天下之表也。--《礼记》
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。(者,语气助词,表提顿。)--《列子·汤问》
中有鲁人冯三保者,精技击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,其气浩然,常留天地间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
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--《孟子》
用在句末,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
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,孰为此者?--《老子》
表示祈使语气
琴童接下马者!--《西厢记》
表示商榷
今汉继大乱之后,若宜少损周之文致,用夏之忠者。--《汉书》
表示比拟,相当于“…的样子”
于是公子立自责,似若无所容者。--《史记》
“者也”两个语气词连用,起加强语气的作用,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,“也”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
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者<形>
轻狂
一时甜如蜜,一时辣如椒,没定准的冤家也,看你者到何时了?--明·冯梦龙《桂枝儿·者妓》
虚假,不老实
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“者”。--明·顾起元《客座赘语》
娼妓之家,讳“者、扯、丐、漏、走”五个字。--《水浒传》
通“诸”(桺??))。众多
相总要者官谋士。--《管子·君臣上》
天下遇,者监和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
者生无易由言。--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
者<名>
假借,借口x
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,者着求医治树,单单了脱身走路,还顾得了你和我哩!--《西游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