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<动>
同本义(把断了的丝接续上);
继,续也。--《说文》
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。--《易·象传》。注:“谓不绝也。”
折琼枝以继佩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齐人未尝赂秦,终继五国迁灭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先后相继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学即继以问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又如:继继(前后相继,接续不断);继踪(继续前人所做的事);继踵(步履前后相接。指相传不绝);继志(继续前辈的志意)
继承;
今夫封建者,继世而理。--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继吾志事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九族无可继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又如:继世(儿继承父的地位);继轨(承继祖业);继体(继承王位);继绪(继承祖业;传祚无穷)
接济。如:继褰(接济缩减)
通过正式合法手续,将别人孩子自愿地代替或作为自己的孩子。如:继子
随后;跟着
宾继主君。--《周礼·司仪》
瑜等率轻锐继其后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继而
通“系”。挂,拴缚;系念;
言“以”者,见行遂意也。见继重在遂。--《公羊传·宣公元年》何休注
又如:继念(系念);继绊(系绊,束缚牵制);继缠(系缠,纠缠)
继<名>
子孙后代
有无肠之国无继子。--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
赵主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--《战国策》
后援;;
围之不继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岭<名>
(形声。从山,领声。本义:山道;山坡)
同本义;
岭,山道也。--《说文新附》
日末涧增波,云生岭逾叠。--南朝宋·谢灵运《登上戍石鼓山》
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,亦泛指山峰;
予登岭上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岭外望之。--宋·沈括《溪笔谈》
又如:翻山越岭;岭隘(山岭上险要的隘口);岭北(山峰北面;五岭之北)
相连的山,山脉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--苏轼《题西林壁》
又如:岭阴(岭北。山的北面);岭坫(山岭屏障、边缘)
高大的山脉;山脉的干系。如:秦岭;大兴安岭;葱岭;岭梅(大庾岭上的梅花)
五岭的简称。大庾、始安、临货、桂阳、揭阳为五岭。也专指大庾岭(别名“梅岭”)。如:岭外(岭表,岭南。岭徼。五岭以南的地区);岭峤(泛指五岭地区);岭海(指广东和广西。因两广在五岭之南,临近南海,故称岭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