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<动>
同本义(把断了的丝接续上);
继,续也。--《说文》
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。--《易·象传》。注:“谓不绝也。”
折琼枝以继佩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齐人未尝赂秦,终继五国迁灭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先后相继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学即继以问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又如:继继(前后相继,接续不断);继踪(继续前人所做的事);继踵(步履前后相接。指相传不绝);继志(继续前辈的志意)
继承;
今夫封建者,继世而理。--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继吾志事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九族无可继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又如:继世(儿继承父的地位);继轨(承继祖业);继体(继承王位);继绪(继承祖业;传祚无穷)
接济。如:继褰(接济缩减)
通过正式合法手续,将别人孩子自愿地代替或作为自己的孩子。如:继子
随后;跟着
宾继主君。--《周礼·司仪》
瑜等率轻锐继其后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继而
通“系”。挂,拴缚;系念;
言“以”者,见行遂意也。见继重在遂。--《公羊传·宣公元年》何休注
又如:继念(系念);继绊(系绊,束缚牵制);继缠(系缠,纠缠)
继<名>
子孙后代
有无肠之国无继子。--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
赵主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--《战国策》
后援;;
围之不继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垂<名>
(形声。从土,声。本义:边疆)
通“陲”。边疆;边境
垂,远边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下垂的垂,说文作垂。
垂,疆也。--《广韵》
寡人无良边垂之臣。--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
今大国之地,半天下有二垂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
少小去乡邑,扬声沙漠垂。--曹植《白马篇》
边境之臣处,则疆垂不丧。--《荀子·臣道》
堂檐下靠阶的地方
又如:垂堂(堂边近阶处屋檐下)
垂<动>
垂挂
垂带悸兮。--《诗·卫风·芄兰》
垂发。--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
红罗复斗帐,四角垂香囊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每至手足无可着处,澄源必先登垂接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又如:垂垂(形容下垂的样子);垂丝(垂下发丝);垂梢(马尾长而下垂);垂涕(哭泣);垂髫(童子未行冠礼前,头发下垂,用以指童年或儿童)
敬语,多用于尊称长辈、上级对自己的行动。如:垂音(垂示于文辞);垂则,垂法(垂示法则);垂训(垂示教训)
赐予。如:垂盼(优待);垂佑(赐予保佑)
留传;
舍则传诸其徒,垂诸文而为后世法。--韩愈《答李诩书》
又如:垂名竹帛(名载史册;流芳后世);垂教(留传教训于后世);永垂不朽
注意;留意。如:垂青(看重;见爱);垂顾(看重;宠爱)
低下,放低。如:垂意(降意;垂念);垂光(光辉下照)
垂<形>
垂直的,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。如:垂面
细长下挂的--多用于树。如:垂柳;垂丝(下垂的丝状枝条);垂云(低垂的云彩)
垂<副>
接近,快要;。如:垂及(将至);垂毙(垂死):垂没(将死);垂年(晚年,将死之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