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<名>
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
正,岁之首月,夏以建寅月为正,殷以建丑月为正,周以建子月为正。--《集韵·清韵》
箭靶的中心'
终日射候,不出正兮。--《诗·齐风·猗嗟》
引申为目标
刑(形)名已立,声号已建,则无所逃迹若正匿。--《马王堆汉墓帛书》
正<动>
通“征”
征税
正其货贿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司门》。郑注:“正,读为征。”
唯加田无国正。--《周礼·夏官·司勋》
谨正盐筴。--《管子·海王》。李哲明云:“正,税也,正、征古字通用。”
出兵,征讨x
予畏上帝不敢不正。--《书·汤誓》
故诸侯服而无正。--《管子·山至数》
司马弗正。--《礼记·燕义》
正<形>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、目标,下面是足(止),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。本义:不偏斜,平正)
同本义
席不正不坐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有绳不以正。--《吕氏春秋·君守》。注:“正,直也。”
稍稍正坐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泰山正南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正则无景。--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斫其正。
又如:正门;正厅;正殿;正宫;正所儿(正屋);正阳(日中之气);正锋(中锋);正院(正中的院子);正分(正半,恰好一半);正胁(三分牲牛之胁,中胁为正胁);正位(中正之位);正东;正上方;正前方;正南;正交;正情(端庄的情态)
图形各边、角都相等。如:正印(正方形的官印);正方形;正多边形;正方体
正直,正派;
平心持正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又如:正人君子;忠正;廉正;正明公道(正大光明,不偏私);正明交易(正大光明的事);正士(正直之士);正人(正直的人;品行端正的上等人)
纯正不杂(多指色、味)
古书之正。--唐·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
正而不至焉。
正赤如丹。(纯红得像朱砂。正:纯;丹:朱砂。)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又如:正一(纯真之一);正意(纯正的心志);正黑(纯黑色);正风(纯正的民歌;纯正的风气);正性(纯正的禀性);正味(纯正的滋味);正青(纯青)
作为主体的,与“副”相对
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。--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正职;正角;正团长;正房大院(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);正赋(主要的赋税。指地丁税)
正当;合适
虽成败事异,而同居正号者,竝列于篇。--《后汉书·皇后纪序》
名不正则言不顺。--《论语·子路》
又如:正号(正当的名号);正条儿(比喻正经、非淫乱之事);正用情借(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)
有关正电,由正电组成,或带正电。如:正电子;正离子
代数上为正号;大于零的。如:正数;正号
正点;。如:十二点正;正午
正面,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
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这张纸正好都很光洁
正<动>
通“整”。使正;整理;端正
立必正方,不倾听。--《礼记·曲礼上》
正尔容。
正冠而缨绝。--《庄子·让王》
又如:正家(端正家风);正襟(端正衣襟);正德(端正自己的德行);正己(端正自己的思想、言行)
整治
居者思正其家,行者乐出其途。--柳宗元《全义县复北门记》
又如:正世(整治世道);正域(整治封疆);正治(治理;整治)
纠正;改正,匡正
以正晋国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正法则,选贤良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政以治民,刑以正邪。--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
就有道而正焉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
正身以黜恶。--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又如:正历(改订历法);正订(订正;改正著作中的谬误);正俗(匡正风俗);正曲(矫正枉曲);正主(匡正君主)
正法,治罪x
贼杀其亲,则正之。--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
决定,考定
以土圭正日景。--张昭远《旧唐书》
正<名>
官长;君长
昔先正保衡,作我先王。--《书·说命下》
又如:正受(编制以内的官员);酒正(酒官之长)
正常情况,正命,正常寿限
百岁之命,是其正也。--王充《论衡》
嫡长子,与“庶”相对'
诸侯与正而不贤也。--《谷梁传》
妻,旧时代敬称人妻为“令正”
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。--房玄龄《晋书》
又如:正头娘子(正妻;大娘子);正头妻(正式的、合法的妻子);正夫人(嫡妻,正房夫人);正嫡(正室,嫡妻;又指正室之子)
道理,规律;
尽璇机之正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通“政”。政治,政事;
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。--《尚书大传·皋繇谟》
古者文武为正均分。--《墨子·兼爱下》
虽天子三公问正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
通“证”。凭证,证据;
必有正焉。--《仪礼·士昏礼》
指九天以为正兮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指苍天以为正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惜诵》
姓
正<副>
正好,恰好;
六合正相应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正称下情(正合心意;正中下怀);正没理处(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);正未有艾(正无穷期);正如你所说的;大小正合适;正要(刚要;正预备)
表示动作、状态的进行,持续,正在;
中儿正织鸡笼。--宋·苏轼《浣溪沙》
见王夫人正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正然(正在);正下着雪
仅;只
乃自吴寻二陆,平原不在,正见清河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门》
端正地;;
宾客意少舒,稍稍正坐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方,刚刚;x;
我思舜,正郁陶。--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
公然;显然
正告天下。--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
总是
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。--《世说新语》
正<代>
这么;这样;
今年怎正利害?--《老残游记》
又如:怎正大;怎正多
花<名>
同本义
草木花的总称
百卉含蘤。--《汉书·张衡传》。注:“蘤,古花字也。经传皆以华为之。”
菊垂今秋花,石戴古车辙。--杜甫《北征》
一丛深色花,十户中人赋。--白居易《买花》
如:花洞(茂密的花丛。或指花丛深处);花石纲(运送花石的船队);花朝日(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,称为花朝);花魂(花的精神、魂魄);花相(芍药的别名。古时品花,群芳中,牡丹品为第一,芍药为第二,故世称牡丹为花王,芍药为花相);花酒(用花酿成的酒);花气(花朵的香气);花经(品论花卉的书);花历(记载群花开落时期的历法);花口(初开的花。因花开时如口张状,故称)
泛指能开花供观赏的草本与木本植物
春路雨添花,花动一山春色。--秦观《好事近》
又如:花丁(种花的园丁);花池(庭园中种植花草的地方。一般有矮栏围绕);花草(泛指可供观赏的花和草)
特指某一名花
洛人凡花不曰花,独牡丹曰花。--《尘史》
又如:花王(花中之王。指牡丹);花水(农历二、三月间桃花开放时盛涨的河水。即桃花水);花相(古称牡丹为花王,芍药为花相)
形状像花朵的东西
闲敲棋子落灯花。--赵师秀《有约》
又如:花下子(结婚第一夜怀孕而生的孩子);花湖(一种纸牌);花门儿(贴在门上的画);花生彩笔(笔下生花,喻才华横溢)
喻指美女
娇花巧笑久寂寥。--唐·白居易《霓裳羽衣舞歌》
又如:花林粉阵(比喻群集的美女);花枝(比喻美女);花月缘(佳人才子的情缘);花魁娘子(美称妓女)
喻出卖色相的女子
花娘十二能歌舞。--宋·梅尧臣《花娘歌》
又如:花捐(旧时对娼妓所征的税。也叫妓捐、乐户捐);花娘(歌妓。后也指娼妓);花奶奶(旧时对从良妓女的称呼);花曲(指妓院所在处)
比喻美丽(指人)。如:花貌(如花之貌。极言其美);花面(美丽如花的脸庞);花嫣柳媚(比喻女子姿容美丽);花容(如花的容貌)
指女子。如:花钗(妇人的头饰。同花钿);花黄(古时女子的面饰。用金黄色纸剪成花鸟星月等形贴在额上,或于额上涂点黄色,如今之抹腮红);花多实少(女儿多,儿子少)
烟火的一种。以黑色火药加别种化学物质制成,在夜间燃放,能喷出多种形状和颜色的火花,供人观赏。如:放花;礼花;花炮;花爆(花炮)
古时妇女贴画在面颊上的装饰。如:花黄(古时妇女的面饰);花靥(妇女颊上用彩色涂点的妆饰)
水花。指漩儿x。如:花乳(煎茶时水面浮起的泡沫。俗名“水花”)
棉花的简称。如:花田(江浙一带称棉为花,棉田为花田);花桃(即棉桃);花纱(棉花和棉纱合称“花纱”)
天花x。如:出花儿
某些动物的幼仔。如:猪花,鱼花
作战时受的外伤。如:挂花
姓
花<动>
开花;;
朱雀桥边野草花。--刘禹锡《乌衣巷》
未花时采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花过而采。
平地三月花。
深山中则四月花。
不花而结实。--裴渊《广州记》
在支付或支出上用掉钱
我不入社花几个钱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花钱;花用(耗费);花朴朴(隆重铺张;消费大量财物)
利用一段时间间隔,度过。如:他每天花三小时学习
花<形>
杂色的,有花纹的;。如:花衫(有花纹的衣衫);花面(刺有花纹的脸面);花瓷(绘饰花纹图案的瓷器,称花瓷);花马(斑驳杂色的马);花猪(一种毛色驳杂的猪);花不楞登(形容颜色错杂。含厌恶意)
模糊不清
眼花落井水底眠。--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
又如:花镜;花腊搽(犹言昏花模糊)
虚伪,可以迷惑人;。如:花马吊嘴(花言巧语。同花马掉嘴);花甜蜜嘴(甜言蜜语);花胡哨(花言巧语;虚情假意的敷衍);花活(方言。指花招。欺骗人的狡猾手法)
像花一样的。形容美丽;。如:花巧(灵巧好看);花花(好看;漂亮);花花柳柳(形容艳丽轻盈的样子);花面(如花的脸。形容女子貌美)
风流浪荡;。如:花脚猫(比喻闲游浪荡、爱串门子的女人);花腿闲汉(指市井无赖。旧时彼辈每于腿上刺花,故称)
华美。如:花衣(华美的衣服)
形容色彩缤纷,繁华。如:花团锦簇(形容繁华艳丽);花攒锦簇(形容景象鲜艳、色彩缤纷。同花团锦簇);花天锦地(形容都市繁华);花哄(浮华热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