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<动>
(会意。从言,从十。“言”有数的意思;“十”是整数,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。数数字,所以有计算的意思。本义:算账;总计;计算)
同本义;;
計,会算也。--《说文》
计数刚柔也,轻重也,大小也,实虚也,远近也,多少也,谓之计数。--《管子·七发》
学书计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命农计耦耕事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计亿事。--《国语·郑语》。注:“算也。”
计日而待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计日以还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而计其长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蹄躈各千计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计会(计算账目;秋后算账;谋划,部署);计口(按人口计算);计度(安排生活用度);算计(估计)
计较;关心于
以六计弊群吏之治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
主逼畏不敢计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计惜(计较与吝惜);计争(计较争执);计功谋利(计较功名,谋求私利);不计报酬
商议;谋划;
计,谋也。--《广雅》
以能遂疑计恶。--《国语·吴语》。注:“虑也。”
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非计久长。
长安君计短。
计之曰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又如:计不得售;计处(考虑;谋划);计画(计虑;谋划);计开(列写出来);计事(商议大事);计奏(商议后奏请);计办(商议办理);商计
考察;审核;;x
料敌计险。--《孙子兵法·威王问》
S秩纟计勘(审核勘验);计制(审核规格)
计<名>
算法;算术;。如:计历(算历)
计簿。如:计筹(计簿。记载户口、垦田、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)
呈送计簿的官吏。如:计节(计吏所持的符节);计车(计吏所乘的车)
计策;计谋;
计者,事之本也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
计者,所以定事也。--《韩非子·存韩》
吾计已决。--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
计无所出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何以为计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计疏(计谋疏失);计智(智谋);缓兵之计;失计;巧计;空城计;苦肉计
测量或计算度数、时间的仪表;。如:静电计;体温计;温度计;安培计
生计,谋生手段。如:家计
经济力量;经济开支。如:国计民生
姓
早<名>
(会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“日”,下面是“甲”。“甲”的最早写法象“十”,指皮开裂,或东西破裂。“早”即天将破晓,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。本义:早晨)
同本义
早,晨也。--《说文》
晨初为早。--《诗·召南·小星》疏
是谓老服。--《老子》
早夜以思。--唐·韩愈《原毁》
早莺争暖树。--唐·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早暮咈吾耳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早出暮归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清早(清晨);明早(明天早上);早出晚归(整日在外);起早贪黑;早天(早晨的天空);早角(早晨的号角声);早朝(早晨朝参);早膳(吃早饭);早霞(朝霞);早堂(旧时官府早晨坐衙治事称“早堂”);大清早
姓
早<副>
本来;已经
媳妇儿守寡又早三个年头,服孝将除了也。--关汉卿《窦娥冤》
又如:早来(本是;已经);早为(已是)
幸亏,幸而。如:早则(幸而;早该;早已)
比一定的时间靠前;;
晨往,寝门辟矣,盛服将朝。尚早,坐而假寐。--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
早与之绝。--《资治通鉴》
早定大计。
又如:他早走了;早死了;早世(过早地死去;夭死)
早<代>
何时;何日
山水朝来笑问人:“翁早归来也?--宋·辛弃疾《卜算子》
早<形>
在平生的早期;在年轻时。如:曾是一个热情的、早熟的姑娘;早茂(年幼时便才华出众);早成(人的身心早熟;亦谓年少成熟);早夭(未成年而死);早寡(妇女年少丧夫)
特指年幼时
早岁那知世事艰,中原北望气如山。--宋·陆游《书愤》诗
又如:早年
在通常、预期、规定或实际的时间以前。是迟或晚的反义词;
早救之,孰与晚救之便?--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
土气有早晚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自有早晚。
又如:今年春天来得早;早间(不久前);迟早(或早或晚);趁早(抓紧时机或提前时间);提早(提前);早律(早来的季候);推测结果还为时太早;六十岁退休可不早;早早(比常时为早;很早)
早<动>
早上见面时,相互招呼用语。如:先生早;你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