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<形>
(会意。从心,从叀。本义:仁爱)
同本义
惠,仁也。--《说文》
爱民好与曰惠。柔质慈民曰惠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分人以财谓之惠。--《孟子》
心省恤人谓之惠。--《贾子道术》
孙讨虏聪明仁惠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夫慈者不忍,而惠者好与也。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其养民也惠。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彭有守多惠政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又如:惠声(仁爱而有德泽的美名);惠育(用仁心爱德加以养育);惠化(仁爱的教化);惠心(仁慈的心)
柔顺;顺从
义征不惠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荆南怀惠。--《魏都赋》
又如:惠音(和谐的乐音;对他人书信的尊称);惠气(和顺之气);惠来(招抚使之归顺)
通“慧”。聪慧
巧文辩惠则贤。--《国语·晋语九》
先言而后当者,惠也。--《晏子春秋·外篇》
惠者知其不可两守,乃取一焉。--《管子·宙合》
甚矣,汝之不惠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观君所言,将不早惠乎。--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
曲眉丰颊,清声而便体,秀外而惠中。--唐·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
又如:惠悟(聪敏);惠美(聪明美丽);惠丽(聪明美丽);惠黠(聪慧)
美好。如:惠色(秀美的颜色,色彩);惠问(美好的称誉);惠声(美誉)
敬词。如:惠然肯来(函柬用语。表示欢迎光临);惠邮(称人邮寄来件的敬词);惠书(称对方来信的敬词);惠赐(称人所赠的敬词)
惠<名>
恩惠;;
小惠未徧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大王加惠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君之惠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从君惠而免之。
今缓刑罚,行宽惠,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。--《韩非子·难二》
又如:惠渥(深厚的恩泽);惠义(恩义);惠润(恩泽)
恩爱;宠爱
小人怀惠。--《论语》。苞注:“恩也。”
惠而好我,携手同归。--《诗·邶风·北风》
古兵器名。三棱矛-
二人雀弁,执惠,立于毕命之内。--《书·顾命》
姓
惠<动>
惠赠;给予好处
君必惠民而己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
又如:惠贶(提到人家馈赠的客气说法);惠鲜(施恩惠给贫困的人);惠而不费(加恩惠给人,而无所浪费损失)
付账;付款。如:惠钞(付钱);惠而不费(不用花费钱财,就能得到好处)
堂〈名〉
(形声。从土,尚声。“尚”有“高”义。本义:殿堂。高于一般房屋,用于祭献神灵、祈求丰年)
同本义;
堂,殿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古曰堂,汉以后曰殿。古上下皆称堂,汉上下皆称殿。至唐以后,人臣无有称殿者矣。”
殿,堂之高大者也。--《说文古本考》
立于西堂。--《书·顾命》
吾见封之若堂者矣。--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堂形四方而高。”
王坐于堂上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燕坐于华堂之上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观其坐高堂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华堂旅会。--清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又如:堂上(殿堂上);堂下(宫殿、厅堂阶下);堂宇(殿堂的顶棚);堂事(于正厅祭祀祖先之事);堂阶(堂下的台阶);堂阁(殿堂楼阁);堂廉(殿堂的侧边)
后泛指房屋的正厅
审堂下之阴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堂前松柱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崔九堂前几度闻。--唐·杜甫《江南逢季龟年》
堂有炼珍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:堂轴(挂在厅堂壁上的字画);高堂(高大的厅堂);堂户(门庭之内);堂筵(堂中坐席);堂坳(堂的低处;泛指低洼之处);堂扁(厅堂上的题额);堂室(厅堂和内室);堂前(正房前面;正厅);堂房(堂和房)
旧时官府议论政事、审理案件的地方;
宾客满堂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如:堂参(于公堂上参谒上司);大堂(衙门中审理案件的厅堂);过堂;堂食(堂馔。堂餐。唐时政事堂的公膳);堂案(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);堂厨(政事堂的公膳房)
尊称别人的母亲。如:令堂;萱堂
用于商店、厅事、书斋名称,,.。如:同仁堂;杜甫草堂;春在堂
也指署事的官吏。如:堂官(明清时各部主官的称谓);都御史称都堂;尚书称部堂;府州县正印官称正堂
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
外堂即向东之坞。--《徐霞客游记》
佛堂。如:堂头(寺院中对方丈的称呼);堂头和尚(僧寺住持)
堂〈形〉
在外表、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。如:堂堂大丈夫;堂而皇之,堂哉皇哉(形容公然、大模大样或有气派)
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。如:堂族(关系较远的同族);堂姊妹
高显的样子
刊层平堂,设切崖。--《文选·张衡·西京赋》
堂〈量〉
用于分节的课程或一套物件。如:一堂课;一堂家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