兆<名>
(象形。大篆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。本义:卜兆,龟甲烧后的裂纹)
同本义()
兆卜,灼龟拆也。--兆,古文兆卜省。--《说文》
掌三兆卜之法。--《周礼·大卜》
不占卦兆。--《淮南子·本经》
卜之龟,卦兆得大横。--《史记》
又如:兆象(占卜时龟板上显示的征象);兆文(据以卜占吉凶的龟甲裂纹);兆卦(显示于卦象上的征兆);兆梦(占梦,圆梦)
征兆,预兆
相阴阳,占祲兆。--《荀子》
其兆既成,已在宫中。--《新唐书》
又如:兆相(预先显示的迹象);兆见(征召显现)
人民;百姓
行不群以颠越兮,又众兆之所仇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惜诵》
又如:兆民(古称太子之民,后泛指众民,百姓。又称“兆人”、“兆姓”、“兆萌”、“兆蒙”、“兆庶”、“兆众”、“兆黎”、“兆灵”)
数词。一百万;极言众多
岂天地之大,于兆人万姓之中,独私其一人一姓乎。--明·黄宗羲《原君》
又如:兆物(兆类。万物);兆亿(数词。极言众多。又指民众);兆古(太古,远古)
古代设于四郊的祭坛。如:兆日(设置祀日神坛);兆位(四郊祭坛的处所);兆祀(设坛祭祀);兆守(监守祭坛的职司)
墓地,埋葬死人之处
无入子兆。--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
兆五帝于四郊。--《周礼·春官·小宗伯》
吾力能改葬,当葬汝于先人之兆。--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
又如:兆域(墓地四周的疆界。亦以称“墓地”)
姓
兆<动>
预示;显现;。如:瑞雪兆丰年
开始
能布其德,而兆其谋。--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
驯<形>
(形声。从马,川声。本义:马驯服)
同本义。亦指鸟兽驯服;
驯,马训也。--《说文》
养野鸟兽使服谓之训。--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说文》
驯,性行调顺也。--《字林》
乃驾驯駮之驷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南越献驯象。--《汉书·武帝纪》
马先驯而后求良。--《淮南子》
江鱼不池活,野鸟难笼驯。--唐·韩愈《送惠师》
又如:驯兽(驯服之兽);驯雉(驯顺的雉);驯禽(驯养的禽鸟);驯鹿(驯养的鹿);驯乌(驯顺的乌鸦);驯象(驯养的象)
泛指顺服
能明驯德。--《史记·五帝纪》
驯至其道。--《易·坤》
驯行孝谨。--《史记·万石君传》
山人有二鹤,甚驯而善飞。--宋·苏轼《放鹤亭记》
又如:驯良;驯顺(驯服和顺);驯狎(驯顺可亲近);驯懦(驯服懦弱);驯警(驯顺而有警觉);驯粗(驯服而有野性)
熟悉
汉儿刍秣久,相驯通语言。--清·施闰章《新都戍》
又如:驯悉(熟悉)
善良
知恶政之不可久,则虽苛烦之法,自可调之使驯。--清·王夫之《宋论》
又如:驯谨(善良谨慎);驯行(善良的行为)
驯<动>
使驯服;使和顺;
龙驹之子,方乃驯驾,所以此国多出善马。--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
又如:驯驾(训练驾车);驯兽(使兽驯顺)
解释x
又以先王之书,驯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。--《墨子》
驯<副>
逐渐地,循序渐进
学不陵节而施之曰驯。--《说苑》
又如:驯致(顺其自然而逐渐达到;顺应情致的自然发展);驯增(逐渐增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