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<动>
(会意。古文从合,从彡。按彡亦众多意。本义:会合)
同本义;
会,合也。--《说文》
会,聚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三》
会同有绛。--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
会言近止。--《诗·唐风·杕杜》
会朝清明。--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
会诸其币。--《仪礼·聘礼》
以会天地之藏。--《礼记·月令·季秋》
然后天下会于一。--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。--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会茶(一起喝茶);会酒(一起吃酒);会猎(原指会合打猎,又比喻会同作战);会衔(联名签署公文);会次(朝会停留的时刻)
晤见;
时见曰会。--《周礼·太宗伯》
相见于卻地曰会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会者何,期辞也。--《公羊传·桓公十年》
留待作遗施,于今天会因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与燕王会境上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会于西河外渑池。
与秦王会渑池。
与赵王会饮。
又如:会定(见到);会少离多(相会少,别离多);昨天我没有会着他
使协调一致;符合
音韵清畅,又深会女心。--梁·吴均《续齐谐记》
体力或智力方面能;。如:他会滑冰;他会读;他会弹钢琴
懂得。如:他会英文;他会做思想工作
对…进行社交性看望。如:会朋友
多指在饭馆、茶楼中付款。如:会钞;会钱
领悟,领会;;。如:会家(行家);会事(懂事,识趣);会得(理解);误会;心领神会;会心
应当;应须;。如:会须(当须,应当);会应(该当)
会<名>
器物的盖子;
《礼经》:器之盖曰会,为其上下相合也。--《说文·会·段注》
敦启会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
命佐食启会。--《仪礼·士虞礼》
业务、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;;;
会论虞常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来会计事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乃罢会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晚上有个全组会;开会;欢迎会;欢送会;会文(兼含观摩、竟赛、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)
时机;。如:适逢其会
定期市集。如:赶会;庙会
人物荟萃的地方,主要城市--通常指行政中心。如:会城(省城);省会;会垣(省城;都市)
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;;。如:帮会;学会;耶稣会;董事会;理事会;同学会;同乡会;会同馆(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)
灾厄;厄运
百六有会,《过》、《剥》成灾。--《后汉书·董卓传赞》
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。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,按期等量交款,首次由发起人使用,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
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,每店三两。--《儒林外史》
一小段时间。如:一会儿;多会儿;这会儿;那会儿
中医经络穴位名
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,以取外三阳五会。--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
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,等于10800年
三十年为一世;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,为一运;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,为一会;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,为一元。--邵雍《皇极经世书》
会<副>
必然,一定;
吾已失恩义,会不相从许。--古乐府《孔雀东南飞》
长风破浪会有时。--唐·李白《行路难》
恰巧,正好;;
会天大雨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会其怒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会幸苑中。--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会雨大作,因留寺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会宾客大宴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--表示范围。相当于“皆”、“都”
弦、匏、笙、簧,会守拊鼓。--《礼记》
会<连>
相当于“与”、“同”、“和”
上遣侍郎马尔泰会查郎河按治,于义坐夺官。--《清史稿·刘于义传》
会<动>
(会意。本义:计算;总计。本指年终结账。后泛指算账)同本义
会,合也。--《说文》
会,岁计也。--《玉篇》
会,大计也。然则零性算之为计,总合算之为会。--《孟子·万章下》正义
凡场务、仓库出纳在官之物,皆月计,季考,岁会。--《日知录》卷二十四
岁终,则会,唯王及后之服不会。--《周礼·天官》
听出入以要会。--《周礼·小宰》。注:“月计曰要,岁计为会。”
又如:会事(统计事务);会最(总计;汇总)
会<名>
缝隙。如:会弁(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冤。上有缝,可饰以玉);漆其四会(即把盖子四周的缝隙用漆封上)
买卖居间人。如:会任(指专事买通官府,保释罪犯,居间谋利的人)
会稽。山地名,县名。在今浙江绍兴
姓
应<动>
应当,应该
应,当也。--《说文》
应,当也。--《尔雅》
文王既勤止,我应受之。--《诗·周颂·赉》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。--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应是良晨好景虚设。--宋·柳永《雨霖铃》
凡所应有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应得之资。
不应重罚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法应立决。
又如:应然(应该如此);应伯爵(白吃白喝。“应白嚼”之谐音);应合(应当;该当);应是(应当是)
答应,允许(.)
桓侯不应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又如:应候(应承);应诺(答应;应承);应许(答应;允许);应准(答应;说定);应允(答应,允许);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;是我应下来的任务
认为是;是;;。如:应真(方是真话);应缘(大概是)
应<名>
所有;全部
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;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。--宋·苏辙《再论京西水柜状》
又如:应干(一切有关的)
古国名,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
姓。如:应阮(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、阮瑀的并称);应叟(三国魏的应璩);应陈(应玚和陈琳的并称)
应<动>
应和,响应
龟往离散以应我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齐王不应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宋王无以应。--《吕氏春秋·顺说》
桓侯不应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河曲智叟无以应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佣者笑而应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宜多应者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杀之以应陈涉。
云集响应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应者近万人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金色而玉应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每闻琴瑟之声,则应节而舞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一呼百应;里应外合;应口(还嘴;对答);应昂(答应);应嘴(答话,回嘴);应响(回声);应机赴节(依照节拍敲击演奏);应合(应和配合;应和);应佛僧(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);应令(响应诏令)
受;接受;
迫切不得已,乃应命至都。--《南史·虞荔传》
又如:应事(承担事务);应役(受征召服劳役);应供(接受奉养);应约(接受约请)
符合;适应;顺应;
六合正相应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得心应手;应天顺人(适应天命,顺从人心);应化(顺应变化)
应付;对付
枢始得其环中,以应无穷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又如:应接不暇;应急屎坑(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);应故事(按照老规矩,敷衍塞责);应难(应付危难)
感应;应验;;
令兄托梦,莫非应在此人身上。--《说唐》
又如:应兆(应验的征兆);应劫(应验劫运);应符(应验符命);应瑞(应验祥瑞)
对敌方回击、迎击;
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
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
卢沟桥的烽火一起,我们挺身迎战。--闻一多《愈战愈强》
又如:应敌(迎击来敌)
支付;供给;。如:应门(当家;支撑门户);应副(应付。供给;支应)
许配
以我应他人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