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<动>
(会意。从手。召声,呼唤。本义:打手势叫人来)
同本义
招,手呼也。--《说文》
招者,召也。以手曰招,以言曰召。--《楚辞·招魂序》
招樊哙出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又如:招迎(招呼使接待;招引迎接);招求(招引导求);招招(招呼的样子);招诱(招唤劝导);招护(招呼,关照);招应(招呼、理睬)
招收;招募;;
上招贤良。--《汉书·晁错传》
又如:招拔(召来并加以擢用);招用(招收使用);招军(招募士兵)
邀请
招前日宾客。--清·侯方域《壮悔堂文集》
又如:招宴(邀请参加酒宴);招要(招邀。邀请);招饮(招人宴饮)
招致;招惹
满招损,谦受益。--宋·欧阳修《伶官传》引《书·大禹谟》
招而不至。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招越蜀呔怪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又如:招风惹雨(招惹是非);招风揽火(招惹是非);招尤(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);招召(招来祸福);招振(招致擢用)
招供,供认
非法拷打,何罪不招!--宋·胡太初《昼帘绪论》
又如:招状(供状);招款(招状);招稿(招供的文稿);招承(招认;认罪或认错)
逗引
今夫赵女郑姬,设形容,…目挑心招,出不远千里,不择老少者,奔富厚也。--《史记》
又如:招蜂引蝶(比喻逗引异性)
招抚;招安
仕途捷径无过贼,上将奇谋只是招。--宋·庄季裕《鸡肋篇》
又如:招讨(招抚征讨);招慰(招抚);招怀(招抚)
招揽。如:招选(延揽选拔);招悦(招揽而使人乐从);招贤纳士(招引接纳贤士)
摇动;挥舞
船上把青旗只一招,芦苇里棹出一只小船。--《水浒全传》
又如:招飐(招展)
招赘;招婿'
他今日倒赔缘房,招你为婿。--元·乔吉《金钱记》
不争你要来我家,我孩儿要招个做杂剧的。--宋·无名氏《错立身》
又如:不招(不当上门女婿);招嫁(招赘与出嫁)
通“挢”。举起
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。--《庄子·骈拇》
操其觚招其末--《淮南子·主术》。注:“招,举也。”
招八州而朝同列。--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赞》
招<名>
策略。如:他回到下处,捉摸着下一招该怎样打法;绝招;妙招
靶子
万人操弓,共射其一招,招无不中。--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
口供,供词。如:长状短招都取定,克日良时要斩人
旧时挂在酒店、饭店或商店门口,写明店名或用以招徕顾客的旗幡。如:酒招
姓
校〈名〉
古代刑具。枷械的统称
校,木囚也。从木,交声。--《说文》
屦校灭趾。--《易·噬嗑》。
何校灭耳。注:“若今枷项也。”
大校重牢,五木被体。--《新唐书》
栅栏
天子校猎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。注:“以木相贯穿,总为栏校,遮止禽兽而猎取之。”
又如:校猎(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。校:木栏)
校样。如:一校;二校
“校人”的省称。养马官
六厩成校。--《周礼·校人》
校正属焉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。注:“主马官。”
又如:校人(周礼官名。马官之长)
古代军营的一种建制。亦指“军营”
常护军傅校获王。--《汉书·卫青传》。注:“校者,营垒之称。”
五校大夫。--《战国策·中山策》。注:“军营也。”
又如:校队(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。亦指部队,队伍);校联(谓营垒相联);校骑(骑兵队伍);校垒(营垒)
校〈动〉
订正,改正文字中的错误
校,度也。--《广雅》
后购求得书,以相校,无所遗失。--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
年逾八十,犹乎自校书。--陈寿《三国志》
又如:校稿子;校一本书;校书(校对勘正书中的讹误;古代还指有文才的妓女);校理(校勘书籍而加以整理;唐宋官名。掌理校勘整理袐府藏书之事);校缀(将散佚的书籍加以校对整理,连缀在一起)
考核,考察x;
比校民之有道者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
以实校之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校度(考察衡量);校官(古代专司探察情事的官吏);校事(三国时魏、吴均设校事,为皇帝刺探臣民的言行);校比(调查户口、财物;考核评定);校贯(核点经费);校数(数计)
较量
校武票禽。--扬雄《长杨赋》
不与诸弟校竞。--李延寿《北史》
又如:校兵(交战);校武(考较武艺);较勇(较量勇力);校埒(比武场);校射(比试射技和武艺);校能(比试才艺);校棋(切磋棋艺)
对抗;抗衡;
韩魏之强,足以校于秦。--《史记》
而与奥同盟之德国,示威胁俄,俄不敢校,而塞卒吞声。--梁启超《欧战蠡测》
计较;考虑
犯而不校。--《论语》
其间得失何足校。--宋·欧阳修《寄圣俞》
又如:校怨(计较怨仇);校计(犹计较);校竞(犹计较);校短推长(校短量长。谓衡量别人的长处和短处)
装饰。如:校饰(装饰);校具(装饰的物品);校体(装扮自己)
计算。如:校计(计算,核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