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〈名〉
(象形。金文字形象以虎牙、虎纹为特征的虎形。本义:老虎)
同本义,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(),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,尾长而无簇毛,有黑圈,下体大部白色,无鬣,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
虎,山兽之君。--《说文》
阚如虓虎。--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
虎狼之心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苛政猛于虎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曹公豺虎也。--《资治通鉴》
气吞万里如虎。--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又如:虎螭(虎与龙);虎啸(虎吼叫);虎跃(猛虎腾跃);虎残(虎口余生)
凡伤害物类之虫,也以虎名之。如:蝇虎;蝎虎
守宫善捕蝎蝇,故得虎名。--《本草纲目》
姓
虎〈形〉
比喻威武勇猛。如:虎虎势势(形容勇猛的样子);虎豹(比喻勇猛的战士);虎旅(指勇猛的军队)
比喻残酷凶暴
或问酷吏。曰:“虎哉!虎哉!角而翼者也”。--《法言》
虎<动>
方∶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。如:虎视鹰瞵(形容凶狠地注视着,将欲有所攫取)
吓唬。也作“唬”。如:虎虝(吓唬;恐吓);虎唬(威吓);虎吓(犹吓唬)
娃<名>
(形声。从女,圭声。本义:美女)
同本义
娃,美也。吴楚衡淮之间曰娃。吴有馆娃之宫。--《方言》二
又如:娃姣(美女);娃馆(宫女的馆舍);娃儿(美貌女郎)
小孩子;尤指仍在怀抱中的年幼孩子。如:娃娃气(孩子气);娃子不哭奶不胀(没有外来麻烦,不会自寻烦恼)
少女;姑娘
邻娃尽著绣裆襦,独自提筐采蚕叶。--陆龟蒙《陌上桑》
方∶某些幼小的动物。如:鸡娃,狗娃
旧时中国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对奴隶的称谓。如:三滩娃子
儿子或女儿。有亲昵意
这该是德顺的娃吧?叫什么名?--水华、王大化等《惯匪周子山》
娃<形>
圜深目的样子-
娃,圜深目貌。--《说文》
字亦作眭
眭,深目也。--《说文新附》
美好
吴、楚之间谓好曰娃。--《说文》
又如:娃鬟(美丽的发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