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<形>
(会意。从厂,表示与山石有关。本义:地壳厚。与“薄”相对)
同本义(')
谓地盖厚。--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
穷高极远而测深厚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。注:“深厚,山川也。”
厚将崩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见于厚土。--《素问·王常政大论》
又如:厚土(覆土厚);厚地(大地);厚坤(大坤);厚厚(大地)
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大的。与“薄”相对
刀刃者无厚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以无厚入有间。
又如:厚木板;厚嘴唇;厚膊(厚的肉干);厚皮(脸皮厚);厚大(又厚又大);厚皮馒头(比喻不切题的文章、言论);厚厚(很厚)
大;
不厚其栋。--《国语·鲁语》。注:“大也。”
又如:厚幸(大幸);厚福(大福);厚德(大德)
丰厚
告之者其赏厚而信。--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
蓄禄不厚,则民不信。--《墨子·尚贤上》
崔氏之家财产甚厚。--元稹《莺莺传》
奉厚而无劳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厚赂单于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又如:厚贶(丰厚的赏赐);厚施(以丰厚的财物给人);厚秩(丰厚的俸禄);厚俸(丰厚的俸禄)
重;多;
厚其液而节其帤。--《周礼·考工记·弓人》。注:“多也。”
厚资而遣之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:厚诬(大加毁谤);厚优(优厚的照顾);厚款(厚意款待);厚报(优厚的酬劳)
忠厚;
周勃重厚少文,然安刘氏者必勃也。--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人心风俗日益厚。--魏源《海运全案跋》
宽厚而爱人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行厚而辞深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陈明选宽厚呕煦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又如:厚亡(亡失很多);厚费(耗费多);厚扰(多多打扰)
深
必厚其鞈。--《吕氏春秋·辨士》。注:“深也。”
又如:厚交(深交);厚结(深相结交);厚诬(深加欺骗、蒙蔽)
深厚
然公子遇臣厚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陵与子卿素厚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又如:厚密(情义深厚密切);厚情(深厚的情意);厚德(深厚的恩德);厚泽(深厚的恩泽)
酒味浓的。如:酒味很厚
厚<名>
厚度。如:楼板厚30厘米;两尺厚的雪
财富
毁国之厚以利其家,臣不谓智。--《韩非子·有度》
厚〈动〉
优待;推崇;
因而厚遇之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蒙君实视遇厚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遇足下素厚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厚生(重视养生以保长寿)
卫<动>
(会意。从韋币从行。甲骨文中“卫、韦”同字。意思是在大道(行)站岗保卫(韦)。本义:保卫;防护)
同本义
卫,宿卫也。--《说文》
卫护也。--《玉篇》
以卫王宫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备一夕之卫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:卫籍(军籍);守卫(防守保卫);自卫(保卫自己);捍卫(保卫);卫守(保卫防守);卫助(保卫协助);卫足(比喻自全或自卫);卫侍(保卫侍奉);卫社(保卫国家);保家卫国;卫卒(护卫的兵卒);卫养(保护安抚);卫从(护卫侍从);卫蔽(卫护遮掩)
防护使之不受危险。如:卫奉(守护侍奉)
谋求
有货,以卫身也。--《国语·鲁语下》
卫<名>
卫士,保镖。如:卫帮(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)
担任卫护、防守之职的人
文公之入也无卫,故有吕、却之难。--《左传》
周代京师以外的行政区域之一
过了半年,松潘卫边外生番与内地民人互市,因买卖不公,彼此吵闹起来。--《儒林外史》
驴的别称
南中丞卓,吴楚游学十余年,衣布缕,乘牝卫,薄游上蔡。--《云溪友议》
箭羽'
楚熊渠子出,见寝石,以为伏虎,将弓射之,矢没其卫。--《论衡·儒增》
卫生的简称。如:环卫部门
古国名。周武王弟康叔封地。至懿公为狄所灭。戴公野处漕邑,文公又徙居楚丘。秦始皇既统一全国,独置卫君,为附庸,至二世元年废
之晋过卫。--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
宋、卫、中山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边陲,边远的地方
侯卫之班,藩服之职。--《文选》
水名。源出河北省灵寿县东北,南流至县东南,合滹沱河
恒、卫既从,大陆既作。--《书·禹贡》
肢体
四卫变强。--《吕氏春秋》
姓。如:卫青(汉武帝时的大将军,在讨匈战争中,屡立战功);卫夫人(晋卫恒从女,李矩妻,也称“李夫人”。善书法。王羲之、王献之的书法为她所传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