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<动>
奉送礼物表示庆祝
贺,以礼相奉庆也。--《说文》
不然,则重币帛,以贺其福而吊其凶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
受天之祜,四方来贺。--《诗·大雅·下武》
叔向贺之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是以贺。
何贺之有。
人皆贺之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又如:贺敬(贺礼);贺吊往还(庆贺吊唁往来应酬);贺冬(庆祝冬至节);贺厦(庆祝大厦落成)
嘉奖;犒劳;
今文余一人贺之。--《仪礼·觐礼》
又如:贺彩(奖品);贺功(庆功);贺军(犒劳将士);贺酒(表示庆贺的酒宴)
赞许;附和。如:贺曰(赞许地说);齐贺(齐声附和);赞贺(赞许)
增加,增益;
贺之结于后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
又如:贺人(增加人员)
贺<名>
锡的别名。因古时以临贺(今广西贺县)出的锡最出名,因而称锡为贺
时珍曰:“…方术家谓之贺,盖锡以临贺出者为美也。”--《本草纲目》
姓。如:贺拔(复姓);贺若(复姓)
歧〈形〉
(同“跂”。形声。从止,支声。或作“岐”。本义:多余的脚趾)
同本义x
跂,《说文》:“足多指也。”或作枝歧。--《集韵》
歧趾而胪情。--张衡《思玄赋》
叉开,事物错出;
物两为歧。--《尔雅·释名》
歧舌国。--《山海经·海外南经》
光歧俨其偕列。--潘岳《笙赋》
无为在歧途。--唐·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
多歧路。--唐·李白《行路难》
又如:歧歧(禽鸟举翅飞行的样子);歧旨(歧义);歧言(指离别之言);歧意(二心)
不同,不一致,有差别;。如:歧杂(错杂;纷乱);歧趋(不同的趋向)
聪颖。如:歧嶷(谓幼年聪慧);歧秀(聪慧出众)
歧〈名〉
岔路;
路旁一歧东上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亦指走入歧路
大道以多歧亡羊。--《列子·说符》
又如:歧旁(旁出的岔路);歧道(歧路,岔路);歧阻(道路阻塞)
指正式或正当途径以外的其他途径。如:歧差(差误);歧误(差错,错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