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<名>
(会意。从山,从丘。古文字形,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,表示高山大岭。“嶽”字从山,狱声。本义:高大的山)
特指名山“五岳”或“四岳”
嶽,东岱、南霍、西华、北恒、中泰室,王者之所巡狩所至。从山,狱声。古文从山,象高形,今作岳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唐虞四岳,至《周礼·大宗伯》,始有五岳之名。
崧高维岳,骏极于天。--《诗·大雅·崧山》
即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。又如:岳宗(五岳之中的嵩山);岳帝(东岳泰山之神、东岳大帝的简称);岳华(西岳华山);岳庙(五岳之神的庙宇。特指东岳庙)
高大的山
二女感于崇岳兮。--《思玄赋》。注:“山也。”
山岳潜形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岳阡(山上墓道);岳秀(山岳秀丽);岳峙(谓如高山耸立);岳神(山神);岳镇渊停(如山岳屹立,如渊水停滞,多形容人坚定沉着)
用以尊称妻方的父母一辈长者'。如:岳老子(方言。岳父);岳翁(岳父)
岳〈名〉
姓
浚<动>
(形声。从水,雋声。本义:从水中挹取)
同本义
浚,抒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抒者,挹也,取诸水中也。”
疏浚;深挖
封十有二山,浚川。--《书·舜典》
冬,浚洙。--《春秋·庄公九年》
浚之者何?深也。--《公羊传·庄公九年》
浚沟渠。--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
浚其源泉。--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浚吴淞白茆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:浚池(挖掘或疏通护城河);浚治(疏浚);浚流(疏浚河流);浚泻(疏浚使排泄)
压榨,取出汁水或内含物
浚民之膏济以实之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又如:浚削(榨取;搜刮);浚财(搜刮钱财)
治理。如:浚明(明治,治理清明)
浚<形>
深
浚恒。--《易·恒传》
莫浚匪泉。--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
冬,浚洙。--《左传·庄公九年》
又如:浚谷(深谷);浚堑(深沟);浚窥(深入窥察);浚泽(深泽);浚照(水深而明澈);浚流(深流)
急。如:浚恒(谓求之太过,超出恒常);浚湍(急湍);浚濑(湍流);浚发(迅速开发)
浚<名>
古水名。今湮。故渎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北
春秋时卫邑,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
浚泥船
挖泥船
浚渫
疏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