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〈形〉
(会意。金文外面是“宀”,即房屋;中间是“人”;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“草”,表示很多;下面两横表示“冰”。寒冷是一种感觉,人们虽能感觉到,但是却看不见。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,人踡曲在室内,以草避寒,表示天气很冷。本义:冷,寒冷)
同本义
寒,冻也。--《说文》
凉是冷之始,寒是冷之极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注
乾为寒。--《易·说卦》
若不可寻也,亦可寒也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二年》
以享司寒。--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
北方曰寒风。--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
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--《论语·子罕》
饥渴寒暑,是事之变。--《庄子·德充符》
寒光照铁衣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寒雨连江夜入吴。--唐·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凄神寒骨。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心忧炭贱愿天寒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又如:寒肃(寒冷肃杀);寒悄(冷气侵入);寒衾(冰冷的床铺);寒噤(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)
贫困;-。如:寒门薄宦(穷家小吏);寒畯(贫寒的读书人);寒劣(贫弱无助的人);寒女(贫穷家庭的女孩)
卑微;低微
吾本寒家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又如:寒官(下级官吏);寒品(出身寒微的人);寒族(寒微的家族);寒穷(寒微贫穷)
冷清。如:寒山(冷落寂静的山;寒天的山);寒芒(使人感冷清的光芒);寒汀(清寒冷落的小洲);寒月(清冷的月光)
声音凄凉;
杀气三时作阵云,寒声一夜传刁斗。--高适《燕歌行》
又如:寒吟(哀鸣)
凋零;枯萎
花寒鹦鹉病,春去杜鹃愁。--张可久《小山乐府》
又如:寒枝(寒冬凋零的林木)
谦词。如:寒第(对自己家的谦称);寒门(贫寒的人家。对人谦称自己的家);寒族(谦称自己的家族)
寒〈动〉
感到冷。如:寒玉(玉质清冷)
恐惧;战栗;
若是王以十成郑,梁氏寒心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
寒心酸鼻。--《高唐赋》。注:“寒心,谓战栗也。”
特指终止盟约;
遂寒前盟。--宋·王明清《挥尘后录》
寒〈名〉
寒冷的季节。与“暑”相对
寒暑易节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犯寒暑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涉寒暑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又如:寒暄
寒天。如:寒照(寒天的日光);寒蓬(寒天的枯草);寒渡(寒天的渡口);寒川(寒天的河流)
寒夜。如:寒更(寒夜的更点);寒星(寒夜的星);寒柝(寒夜打更的木梆声)
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;。如:受了一点寒
姓
尽〈副〉
(尽为“儘”和“盡”的简化字)
尽量,尽可能x。如:尽早;尽分(尽量);尽语(尽量告诉)
意思同“最”,用在方位词的前面。如:尽南边;尽前边
老是;总。如:尽子(总是;老是)
方∶保持某种事情的连续性.。如:他衣服都被汗湿透了,还尽着干呢?这些日子尽下雨
尽〈动〉
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,不得超过。如:尽着一天把事情处理完
让先;。如:尽让(谦让);尽着好位子坐;尽好的吃
任凭,纵使
惟有落红不禁,尽教飞舞出宫墙。--武衍《宫词》
又如:尽下(听凭臣下;对臣下放心。帝王宽以待下)
尽<形>
(尽原为“盡”的俗字;今为“盡”的简化字。会意。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。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。本义:器物中空)同本义
盡,器中空也。--《说文》
又如:尽觞(饮尽杯中之酒);尽光(精光。全无剩余)
尽<动>
竭;完;没有了x;
尽,竭也,终也。--《广韵》
尽,止也。--《小尔雅》
尽莫不然也。--《墨子经》
固民自尽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。疏:“谓竭尽。”
尽信书。--《孟子》
虚坐尽后,食坐尽前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尽信书。--《孟子》
虚坐尽后,食坐尽前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攻械尽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民力尽于无用。--《墨子·七患》
马力尽矣。--《荀子·哀公》
林尽水源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雪尽马蹄轻。--唐·王维《观猎》诗
以尽吾齿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尽其肉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·三戒》
烧尽北船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必尽吾力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担中肉尽,止有剩骨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又如:尽言(竭尽其言);尽志(竭尽心志);尽哀(竭尽哀思);尽盘将军(指贪吃的人);尽敬(竭尽敬意)
达到极限;
五帝三王之于乐,尽之矣。--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。注:“极也。”
又如:尽美(极美;完美);尽善(十分完善);尽齿(尽其年寿;指衰老)
全部用上;全部使出x。如:尽辞(毫无保留地把话说出来);尽醉(尽情醉酒)
死
转侧床头,惟思自尽。--《聊斋志异》
又如:尽命(终天年;效死;丧命);尽年(极其天年);尽死(效死);尽绝(绝灭)
努力完成;'
农以力尽田,贾以察尽财,百工以巧尽械器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。谓:“精于事。”
又如:尽义务(尽本分,完成自己所应做的事);尽规(竭力谋划)
追问;
当下心中大喜,却故意的尽了那风水几句。--《儿女英雄传》
消灭;消失;;
不过亡三十万金,则诸侯可尽。--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尽<介>
到…底;到…尽头;;。如:尽岁(全年;整年);尽世(一辈子);尽日(一整天,一天到晚);尽人(所有的人);尽物(所有之物);尽止(尽头;止境);尽头路(末路;绝路);尽情话(绝情话;无情话);尽古(终古);尽场儿(到头来;自始至终)。又指农历月终。古以农历月终三十日为大尽,二十九日为小尽
姓
尽<副>
全部,都;;x
虚实尽知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尽杀其戍卒。
尽杀之。
尽戮之。
又如:应有尽有;尽净(全部不剩);尽皆(全都;完全);尽实(完全按照实情);尽多(全部,尽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