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〈名〉
(形声。从水,每声。本义:大海,海洋)
百川会聚之处。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;
海,天池也。以纳百川者。从水,每声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海势圆,就地心也。海味咸,湿热之气蒸也。海气绿,穹苍之映,云雾不能隔也。
祖天地之左海也。--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。注:“海水之委也。”
孙叔敖举于海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前途似海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半壁见海日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又如:近海(靠近陆地的海域);沿海(靠海的一带);海岳(大海和山岳);海藏(大海。藏:海的总汇)
海水
煮海为盐。--《汉书·晁错传》
又如:海老(海水枯竭);海望(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)
大湖或大池。如:洱海;里海;咸海;北海
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,故用以指僻远地区
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谓之四海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、校人四海山川注:四海犹四方也。--《周礼·调人》
又如:海北(泛指僻远的北方);海夷(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);海土(海内的土地);海方(犹四海。极言广远之地)
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
较大的器皿。如:银海;墨海
大口,大嘴巴
面皮微白,海下无须。此人就是赛叔和李怀春。--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
海〈形〉
很多的;
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。--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
又如:那年闹霍乱,死的人海啦!东西海着哩,管你们酒足饭饱
大的x;;。如:海碗;夸下海口;海灯(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);海骂(大骂)
尽〈副〉
(尽为“儘”和“盡”的简化字)
尽量,尽可能x。如:尽早;尽分(尽量);尽语(尽量告诉)
意思同“最”,用在方位词的前面。如:尽南边;尽前边
老是;总。如:尽子(总是;老是)
方∶保持某种事情的连续性.。如:他衣服都被汗湿透了,还尽着干呢?这些日子尽下雨
尽〈动〉
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,不得超过。如:尽着一天把事情处理完
让先;。如:尽让(谦让);尽着好位子坐;尽好的吃
任凭,纵使
惟有落红不禁,尽教飞舞出宫墙。--武衍《宫词》
又如:尽下(听凭臣下;对臣下放心。帝王宽以待下)
尽<形>
(尽原为“盡”的俗字;今为“盡”的简化字。会意。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。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。本义:器物中空)同本义
盡,器中空也。--《说文》
又如:尽觞(饮尽杯中之酒);尽光(精光。全无剩余)
尽<动>
竭;完;没有了x;
尽,竭也,终也。--《广韵》
尽,止也。--《小尔雅》
尽莫不然也。--《墨子经》
固民自尽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。疏:“谓竭尽。”
尽信书。--《孟子》
虚坐尽后,食坐尽前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尽信书。--《孟子》
虚坐尽后,食坐尽前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攻械尽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民力尽于无用。--《墨子·七患》
马力尽矣。--《荀子·哀公》
林尽水源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雪尽马蹄轻。--唐·王维《观猎》诗
以尽吾齿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尽其肉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·三戒》
烧尽北船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必尽吾力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担中肉尽,止有剩骨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又如:尽言(竭尽其言);尽志(竭尽心志);尽哀(竭尽哀思);尽盘将军(指贪吃的人);尽敬(竭尽敬意)
达到极限;
五帝三王之于乐,尽之矣。--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。注:“极也。”
又如:尽美(极美;完美);尽善(十分完善);尽齿(尽其年寿;指衰老)
全部用上;全部使出x。如:尽辞(毫无保留地把话说出来);尽醉(尽情醉酒)
死
转侧床头,惟思自尽。--《聊斋志异》
又如:尽命(终天年;效死;丧命);尽年(极其天年);尽死(效死);尽绝(绝灭)
努力完成;'
农以力尽田,贾以察尽财,百工以巧尽械器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。谓:“精于事。”
又如:尽义务(尽本分,完成自己所应做的事);尽规(竭力谋划)
追问;
当下心中大喜,却故意的尽了那风水几句。--《儿女英雄传》
消灭;消失;;
不过亡三十万金,则诸侯可尽。--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尽<介>
到…底;到…尽头;;。如:尽岁(全年;整年);尽世(一辈子);尽日(一整天,一天到晚);尽人(所有的人);尽物(所有之物);尽止(尽头;止境);尽头路(末路;绝路);尽情话(绝情话;无情话);尽古(终古);尽场儿(到头来;自始至终)。又指农历月终。古以农历月终三十日为大尽,二十九日为小尽
姓
尽<副>
全部,都;;x
虚实尽知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尽杀其戍卒。
尽杀之。
尽戮之。
又如:应有尽有;尽净(全部不剩);尽皆(全都;完全);尽实(完全按照实情);尽多(全部,尽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