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〈名〉
(形声。从水,每声。本义:大海,海洋)
百川会聚之处。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;
海,天池也。以纳百川者。从水,每声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海势圆,就地心也。海味咸,湿热之气蒸也。海气绿,穹苍之映,云雾不能隔也。
祖天地之左海也。--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。注:“海水之委也。”
孙叔敖举于海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前途似海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半壁见海日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又如:近海(靠近陆地的海域);沿海(靠海的一带);海岳(大海和山岳);海藏(大海。藏:海的总汇)
海水
煮海为盐。--《汉书·晁错传》
又如:海老(海水枯竭);海望(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)
大湖或大池。如:洱海;里海;咸海;北海
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,故用以指僻远地区
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谓之四海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、校人四海山川注:四海犹四方也。--《周礼·调人》
又如:海北(泛指僻远的北方);海夷(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);海土(海内的土地);海方(犹四海。极言广远之地)
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
较大的器皿。如:银海;墨海
大口,大嘴巴
面皮微白,海下无须。此人就是赛叔和李怀春。--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
海〈形〉
很多的;
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。--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
又如:那年闹霍乱,死的人海啦!东西海着哩,管你们酒足饭饱
大的x;;。如:海碗;夸下海口;海灯(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);海骂(大骂)
焦〈动〉
(会意。金文字形,上面是“隹”,短尾鸟,下面是“火”。把鸟放在火上烤。本义: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)
同本义;;
焦,火所伤也。--《说文》
焦,火烧黑也。--《玉篇》
濡灸之举焦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凡气因火变则为焦。--《素问》
又如:焦盆(焦杯。焚纸的火池);焦鎚(一种烤熟的饼食);焦尾(焦桐,焦尾瑟。东汉蔡邕用一端有焦痕的桐木所制的琴。后多指名贵的琴);焦霹雳(能对人畜、植物或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的霹雷)
干枯;枯焦;
五谷焦死。--《墨子·非攻下》
又如:焦芽(枯焦的幼芽);焦死(枯死);焦瘦(枯瘦)
叫喊,吵闹;
梅香嗏省闹,小姐哎你休焦
焦〈形〉
着急
假如你焦他没有房屋,何不替他娶上一个孙媳妇。--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:焦劳(焦躁不安);焦躁(着急而烦躁);焦闷(焦躁烦闷);
干燥
少洎之则焦而不熟。--《吕氏春秋·应言》
唇焦口燥呼不得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烧焦的;
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酥,脆。如:麻花炸得真焦
焦〈名〉
物体烧焦所产生的气味
焦,臭也。--《广雅》
其臭焦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如:焦苦、焦味(物体烧焦发出的气味)
焦炭。如:煤焦;炼焦;结焦;焦比;焦炉
中医∶人体内水谷道路、气所始终的部位。如:三焦;下焦
焦点。如:焦距
三焦。如:焦原
焦耳的简称--符号
古国名。姬姓,在今河南陕县南,春秋时灭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