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〈名〉
(会意。从“冖”(用布帛蒙覆。从“元”(人头),从“寸”(手)。意思是: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,即“冠”。本义:帽子)
同本义
冠,弁冕之总名也。--《说文》
冠至尊也。--《礼记·问丧》
缁布冠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。注:“今小吏冠。”
凡甸冠弁服。--《周礼·司服》
怒发上冲冠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新沐者必弹冠。--《楚辞·渔父》
冠盖相望,乘坚策肥。--汉·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小民罢市,丧出江上,白衣冠送者夹岸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峨大冠,拖长绅者,昂昂乎庙堂之器也,果能建伊皋之业耶?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又如:衣冠整齐;怒发冲冠;二十而冠;冠礼;冠巾;冠玉(帽子上装饰的美玉。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);冠佩(帽子与佩玉。亦指官吏士绅);冠绶(礼帽与印绶)
顶端。如:群芳之冠;冠石(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)
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-。如:树冠;花冠;冠珥(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);冠锈病
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
旋见鸡伸颈摆扑,临视,则虫集冠上,加丁不释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如:鸡冠
含〈动〉
(形声。从口,今声。本义:含在嘴里)
同本义
含,嗛也。--《说文》
含,口也,合口亭之也。衔亦然也。--《释名·释饮食》
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。--《庄子·马蹄》
生不布施,死何含珠为?--《庄子·外物》
含杜若,握玉环。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
吾但当含饴弄孙。--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传》
口如含朱丹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儿含乳啼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含乳啼声。
又如:含哺(口衔食物);含殓(含口;含口垫背。死人入殓时,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,叫“含口”。把金钱放在死人身下,叫“垫背”);含咀(衔在口中咀嚼。比喻品味)
容纳;包含
阿女含泪答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含有音乐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含文学之趣味。
为之含悲。--孙文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
又如:含元(包含万物的本原;包含元气);含气(含藏元气);含孕(包含;孕育);含光(内藏光采,包藏美德)
忍受;宽容;。如:含悲茹痛(忍受痛苦);含垢(忍受耻辱);含容(容忍;宽恕);含辱(忍受耻辱);含贷(包涵,宽恕)
怀着不露;隐藏在内;
少年别有赠,含笑看吴钩。--杜甫《后出塞五首》
使渠弥含憎惧死以侥幸。--《韩非子·难囚》
又如:含哀(怀着哀痛之情);含戚(怀着忧伤);含道(怀藏正道;抱有主张);含愁(怀着愁苦);含伤(怀着悲伤)
显现;带着;。如:含脸(板着面孔);含春(带着笑容;带着春意);含香(带着香气);含嗔(带着生气和责备的神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