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<动>
(形声。从见,雚声。本义:仔细看)
同本义;
观,谛视也。--《说文》
观,视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一》
观者如市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观于大海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曹共公闻其骈胁,欲观其裸;浴,薄而观之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吴王从台上观,见且斩爱姬,大骇。--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
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。--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启窗而观,雕栏相望焉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:观觑(观看);观占(观瞻,观看);观玩(观看赏玩);观涛(观赏浪潮);观成(观看成果)
观察,审察
由此观之,王之蔽甚矣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
吾观晋公子之从者,皆足以相国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故为之说,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:参观(实地观察);综观(综合观察);坐井观天;观过知仁(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,就可了解他的为人);观时(察看时机)
示范;显示;
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
嘉量既成,以观四国。--《周礼·冬官》
飨赐单于,观以珍宝。--《汉书·宣帝纪》
又如:观治(显示治绩);观民(显示于民);观世(向世人显示);观示(示范)
游览;。如:观游(观赏游览);观池(供游观的池沼);观山玩水(游山玩水)
玩赏;观赏
公将如棠观鱼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观风(亦作“关风”。观赏风光;望风);观乐(观赏玩乐;欣赏音乐);观玩(观赏玩味)
佛家语。如:观心(佛家语。指内观自己的心性);观法(佛家语。指探究真理于一心);观照(佛家语。用智慧来照明真理)
通“劝”。如:观王(劝说帝王)
阅读
余因得遍观群书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姑俟异目观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观<名>
容饰,外观;。如:观美(外观美好)
景象,情景;
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而世之奇伟、瑰怪、非常之观,常在于险远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又如:奇观(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);旧观(原来的样子);改观(改变原来的样子);壮观(壮丽的景象);大观(气势宏大的景象)
对事物的认识,看法;。如:世界观;人生观;乐观;悲观;观化听风(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)
观<名>
古代天子、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。同“阙”
观谓之阙。--《尔雅·释宫》郭璞注:“孙炎曰:‘宫门双阙,旧章悬焉,使民观之,因谓之观。’”。
出游于观之上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是以凤凰来信,集羽族于观阙,肉角驯毛宗于外囿。--《后汉书·班固传·典引》
又如:观阙(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);观魏(即观阙)
台榭
宫室不观,舟车不饰。--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
大王见臣列观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若稍饰以楼观亭榭,与江山相发挥,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。--宋·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又如:观台(台榭);观榭(亭台楼榭);观阁(亭台楼阁)
鸟名。通“鹳”。如:观雀(鹳和雀);观讳(鸟名)
京观。如:筑观(建筑京观)
道教的庙宇
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,观为二等。上寺留僧二十一,上观道士十四。--《新唐书·李叔明传》
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--唐·刘禹锡《戏赠看花君子》
不税于官,不隶于宫观之籍。--顾炎武《复庵记》
又如:白云观;观寺(寺观);观宇(道观佛寺);观阙(指庙宇)
古国名G。如:观国(在今顿丘卫县)
通“鹳”。雚雀鸟
彼视三釜三千钟,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。--《庄子·寓言》
姓。春秋楚有观射父
注<动>
(形声。从水,主声。本义:灌入,注入)
同本义
注,灌也。--《说文》
振盪注流。--左思《吴都赋》
丰水东注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
声如震雷破山,泪如倾河注海。--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
而泽下注。--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大雨如注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暴雨下如注,水潦成流。--《东观汉记》
解州盐泽,方百二十里,久雨,四山之水悉注其中。--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又如:把酒注到瓶里;注溉(灌溉);注萤(以水浇灌萤火);注集(流泻汇集);注溜(倾泻的水流)
集中;聚集
及弊田,令禽注于虞中。--《周礼·天官·兽人》
谢注神倾意,不觉流汗交面。--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又如:注心(集中心意,专心);注耳(倾耳);注仰(抬头注视);注盼(凝视);注神(凝神);注眼(集中目光看);注眸(凝眸);注睇(凝眸斜视)
解释古书原文意义为“注”(解释前人注文的意义为“疏”)
其有明圣人之道,尽六经之意,而不能诵疏与注,一切弃之。--柳冕《与权德舆书》
及景纯注《雅》,动植必赞。--《文心雕龙·颂赞》
郑玄欲注《春秋传》。--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注曰“不好”,改为“过”。(注曰,在旁边注明。)--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》
又如:注本(带有注释的版本);注述(注释);注训(注解);注家(注解古籍的人)
投;击
以瓦注者巧,以钩注者惮,以黄金注者昏--《庄子·达生》
连为一个整体;连接
首尾连注,千里不绝。--《北史》
船上伙计注好纤绳,跳上干岸。--《何典》
又如:注易(接连不断);注连(连属,接连不断)
预示
南斗注生,北斗注死。--《搜神记》
涂抹
注了红脂,着意再描双蛾。--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春睡》
注口樱桃小,添眉桂叶浓。--李贺《恼公》
记载
元初五年,平望侯刘毅以太后多德政,欲令早有注记。--《后汉书》
预先决定
这命须臾!也是年该月值前生注,来到山溪野路。--康海《中山狼》
附着;安放;
注旄首曰旌。--《尔雅·释天》
输送
令禽注于虞中。--《周礼·天官·兽人》
注<名>
通常为字较小的,在正文以外印刷的评注或附注。如:脚注
赌注
一日,博局争注,欧杀人命,亡归平阳。--《聊斋志异》
又如:注头(赌注;赌博时押的钱);注马(赌注:下注)
用于斟注的小壶
他则水注:五彩注,石榴注,彩色双瓜注,双鸳注,双鹅注。--刘侗、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》
屋檐滴水处
高廊四注,重坐曲阁。--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
古地名。故址在河南省临汝县西
魏文侯三十二年,伐郑城酸枣。败秦于注。--《史记》
注<量>
用于赌注。赌博时一次所用的本钱叫一注
李逵道:“我不傍猜,只要博这一博,五两银子做一注。”--《水浒全传》
用于钱款、交易等。相当于“笔”、“桩”
头一年,省亲连盖花园子,你算一算那一注花了多少,就知道了。--《红楼梦》
用于雨。相当于“阵”、“场”
萤飞渐多屋渐薄,一注愁霖当面落。--陆龟蒙《奉酬袭美苦雨见寄》
注<动>
用文字解释词句
《说文》无註字。《说文解字序》:保氏教国子,先以六书,五曰转注。其字作“注。”段玉裁曰:“俗作注”。--清·雷浚《说文外编》
先儒传埻,一切废不用。--《宋史》
又如:批注(加评语和注解);评注(评论并注解);注述(注释和著述);注官(注出拟授官职);注家(从事注释的人);注语(用作说明的文字);注赞(关于言行的说明和赞语)
记载;登记
一事註乎志,所以恶子也。--《谷梁传》
重黎记註。--《后汉书》
又如:注代(古代前后仕官吏替换时登记备案);注记(记载,记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