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<动>
(形声。从口,永声。又作“詠”。本义:曼声长吟;歌唱)
同本义;;
詠,歌也。或从口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尧典曰:‘歌永言。’乐记曰:‘歌为之言也,长言之也。说之,故言之;言之不足,故长言之。’”
搏拊琴瑟以咏。--《虞书》。郑注:“谓歌诗也。”
五曰夷则,所咏歌九则,平民无二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人喜则斯陶,陶斯咏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咏而归。--《论语·先进》
咏殷周之《诗》。--班固《东都赋》
又如:咏士(诗人);咏雪(咏絮。泛指有诗才的女子);咏哦(歌咏吟哦);咏吟(曼声诵读);咏言(吟诗)
用诗词等形式来写景抒情
若是而不从,动而不悛,则文咏物以行之,求贤良以翼之。--《国语·楚语上》
歌以咏志。--《乐府诗集·曹操·步出夏门行》
又如:咏桑寓柳(喻表面上赞美此事物,实际是为寄托对他事物的情感);咏志(以诗歌抒发心志);咏风嘲月(诗人写诗,常以风月为题材,故常泛称写诗为咏风嘲月)
歌颂
含淳咏德之声盈耳。--汉·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
又如:咏颂(歌颂);咏仁(歌颂仁德);咏德(歌颂高尚的品德)
咏<名>
指诗歌等韵文作品
不有佳咏,何伸雅怀。--唐·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
煕<动>
(形声,本义:曝晒;晒太阳)
同本义
熙,燥也。--《说文》
仰熙丹崖,俯澡绿水。--《文选·卢谌·赠刘琨》
振兴;兴起;
允厘百工,庶绩咸熙。--《书·尧典》
又如:熙朝(使朝廷兴隆);熙隆(兴盛,盛隆);熙国(振兴国家)
通“嬉”。嬉戏
王笑曰:“圣人非所与熙也。--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
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。--《庄子·马蹄》
臣不敢以死为熙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》
又如:熙游(游乐;游戏)砧
熙<形>
光明、明亮
熙,光也。--《尔雅》
于缉熙敬止。--《礼记·缁衣》。注:“缉熙皆明也。”大学注:“缉熙,光明也。”
缉熙单厥心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熙,光也。”
呜呼圣皇及圣相,相与煊赫流淳熙。--李商隐《韩碑》
又如:熙皞(熙熙皞皞。光明祥和);熙天(明朗的天空);熙光(辉耀);熙焰(烈焰)
兴盛
熙朝之佚事,即衰世之危端。--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
又如:熙盛(兴隆);熙朝(兴盛的朝代)
和悦;
熙熙兮共乐人之臧也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。注::和乐之貌。”
又如:熙怡(和悦的样子);熙治(清明和乐的时代);熙笑(和悦地笑着)
通“禧”。幸福;吉祥;;
忽乘青玄,熙事备成。
双桥镇上依然满眼熙和太平之盛。--茅盾《子夜》
又如:熙恬(愉快安静);熙然(和乐的样子)
和暖;暖和
群山霭遐瞩,绿野布熙阳。--韦应物《扈亭西陂燕赏》
又如:熙阳(温暖的阳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