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<动>
(形声。从人,共声。本义:供给,供应)
同本义;;;
供,供给。--《说文》
凡与之所以大用者,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。--《韩非子·解老》
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,而王岂为是哉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今诸生学于太学,县官日有廪稍之供,父母岁有裘葛之遗,无冻馁之患矣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一人之食供十人已不足,何况供百人乎?--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又如:供亿(供应所需,也指供应的东西);供膳(供给膳食);供饷(供给差粮);供祀(供给祭祀)
提供某种条件给对方利用()。如:仅供参考;专供研究生用的阅览室;供顿(设宴待客);供断(供尽。极言提供之多)
供<形>
通“恭”。恭敬。有礼貌
行而供冀。--《荀子·脩身》
又如:供翼(恭敬小心。供:通恭)
供<动>
(形声。从人,共声。本义:摆设;陈设)
同本义
供,设也。--《说文》
供帐。--《后汉书·班彪传》
曩胡公按部,令所过毋供张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,由是怨颇兴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又如:供帐(陈设帷帐等用具。作为宴会、旅行之用);供顿(备酒宴客;供应);供馔(陈设祭祀食品);供享(摆供品以祭祀);供佛
供奉,供献
张羽旗,设供具,以礼神君。--《史记·封禅书》
休唱贞元供奉曲,当时朝士已无多。--唐·刘禹锡《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》
又如:供具(供奉鬼神的器具。后也指供佛的器具);供奉曲(宫廷内演奏的曲子);供进(进献宫廷);供御(进奉于帝王)
祭祀,奉祀。把香烛等放在神佛或祖先的像(或牌位)前面表示敬奉。如:上供;供礼(祭品,供品);供床(神像前放置祭品的几案)
伺奉;伺候。如:供过(侍奉,伺候;当差);供应(伺候);供侍(侍奉);供直(侍奉帝王);供承(侍奉,执役);供命(听从差遣);供享(使享用)
从事,担任。如:供事;供役(服役,执役)
受审者陈述案情;
吏辈责供,多不足凭。--宋·陈襄《州县提纲·面审所供》
又如:招供(供出犯罪事实);吐供(招供);供招(招供。供出犯罪事实);供攀(攀供。在供词中牵连他人)
供<名>
供词,口供,受审者所说的案情
张文定公在真宗时,戚里有争分财不均者,更相诉讼,……即命各供状结实。--宋·赵自鐐《狱讼》
又如:翻供;供款(供词)
供品,祭品,祭祀时奉献的物品。如:供养(供品);供尖(供品的顶端部分)
梅<名>
(形声。从木,每声。本义:楠木)
同本义()
其木多梅梓。--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
有条有梅。--《诗·秦风·终南》
墓门有梅。--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。按,子青不可食。
梅树;。蔷薇科,落叶乔木,少有灌木。早春开花,后生叶芽。花以白色、淡红色为主。气味清香。核果近球形,未熟时为青色,成熟后一般呈黄色,味极酸
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。--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
梅之欹之疏之曲,又非……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。--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梅以曲为美,直则无姿;以欹为美,正则无景;以疏为美……
(梅:这里指梅的枝干。以……为固定结构,至今延用,在此可不译。以,介词;为,动词。直、正:直为不曲,正为不斜。欹:倾斜、歪。景:景致,文中指可供人观赏的形态。姿、景、态(形态),均为中性词,在文中均用作褒义词。则:就,承接连词)。又如:梅圃(种植梅树的园地);梅屏(成排如屏的梅树);梅溪(旁植梅树的溪水)
梅树的果实,称酸果,即酸梅子
摽有梅。--《诗·召南·摽有梅》。陆疏:“杏类也。”
又如:梅仁(梅实之仁);梅瓜(以梅子汁腌制的瓜);梅汁(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);梅林止渴(犹言望梅止渴)
梅树的花。也指腊梅科的腊梅花。如:梅英(梅花);梅亭(观赏梅花的亭阁);梅骨(梅花的风骨)
节候名。如:梅天(梅雨时节的天气);梅月(农历四月,亦泛指梅雨季节);梅风(黄梅季节的风)
通“枚”。马鞭
穆王七梅,夫何为周流?--《楚辞·天问》
通“莓”。
入榛薄,食荐梅。--《淮南子·览冥》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