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<形>
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。本义:水流长)
同本义()
永,水长也。象水巠理之长。--《说文》
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--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。毛传:“永,长。”
泛指长。兼指时间和空间;
施于众长谓之永。--《方言一》
不永所事。--《易·讼》
日永星火。--《书·尧典》
维以不永怀。--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
永矢弗谖。--《诗·卫风·考槃》
且以永日。--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
求永贞。--《周礼·大祝》
永乃保之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
以永终誉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降年有永有不永。--《书·高宗彤日》
斗南当日永,万物显光明。--《西游记》
又如:永昼(长长的白天);永永(久远);永生(长生);永言(长言);永伤(长久忧伤悲痛);永思(长思,永怀);永夕(长夜);永日(长日,漫长的白天);永宅(长住永守);永安(长久稳固);永住(长住;长存);永命(长命);永巷(宫中长巷;长巷);永贞(长享正命);永宵(长夜);永逸(长久安逸);永岁(长寿);永路(长途,远路)
永<动>
游泳。“泳”的古字
按:此“永”字,即潜行水中之“泳”字之初文。原从人在水中行,由文人做生意,故托以寄游泳之意…后人借用为长永,久而为借意所专,乃加水旁作“泳”以还其原。--高鸿缙《中国字例》
延长
资富能训,惟以永年。--《书·毕命》
通“咏”。曼声。长吟,歌唱;;
声依永,律和声。--《书·舜典》
乐郊乐郊,谁之永号。--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。郑笺:“永,歌也。”
永<副>
永久,永远
匪报兮,永以为好也。--《诗·卫风》
永奉陛下(永远伺候陛下)。--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与汝永别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人谋永福。
保守也永旧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永别酒(死囚临刑前喝的酒);永怀(永远思念);永诀(长别,永不再见);永康(永久平安)
状<名>
(形声。从犬,爿声。用具体的动物“犬”表示事物各具形态。本义:犬形)
同本义。引申为形状,形态;
状,犬形也。--《说文》
且曰献状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五年》。谓献其骈肋之状也。
凡铸金之状。--《考工记·桌氏》。杜注:“谓形状。”
以筒水灌之,始出,状极俊健。--《聊斋志异》
有双石高竦,其状若门。--郦道元《水经注》
若啸呼状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又如:状类(形似);粉状;杆状;块状;粒状;絮状;海绵状;奇形怪状
情形;状况;
舍人弟上变,告信欲反状于吕后。--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欲死秦军状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以状语武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巡抚状闻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巴陵胜状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自绘败状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景状亦近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如:现状;状容(形态);状候(情况;状态)
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。如:奖状;委任状
行状,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,属于传记类
敢以状私于执事。--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
又如:状略(行状的大略);状式(行状的格式)
诉状
李具状,求在狱候春发遣。--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状头(原告人);状儿(状子;起诉书);告状;状呈(即状子);状告(递状控告)
书信
是以前状辄述鄙城,眷惠手翰还答,益增欣悚。--韩愈《与鄂州柳中丞书》
容貌,面貌
妾无状。--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。注:“形貌也。”
吕不韦使异人楚服相见,王后悦其状,高其智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
礼貌。常与“无”连用,“无状”即没有礼貌之意
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,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状<动>
陈述
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,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。--《庄子·德充符》
再思此言,自状其短,观过知仁,亦足称也。--洪迈《容斋四笔》
描绘
灼灼状桃花之鲜,依依尽杨柳之貌。--《文心雕龙》
又如:状物(描绘事物);状写描绘
描摹
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,神情态度,口写而手状之。--《聊斋志异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