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<动>
供奉;
不共神祗。--《国语》
尔贡包茅不入,王祭不共,无以缩酒。--《左传》
恭敬。通“恭”;
共武之服。--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虔共尔位。--《诗·大雅·韩奕》
公卑杞,杞不共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
共承嘉惠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。集解:“敬也。”
又如:共命(敬从命令);共勤(恭谨勤劳);共承(恭敬地承奉);共奉(敬奉,供奉)
供给;供应。通“供”
共其羊牲。--《周礼·羊人》
事之共给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不能共亿。--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
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
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。--《汉书·成帝纪》
又如:共给(供给);共张(供应、置备);共待(备用);共具(用以摆设酒食的器具)
供职;奉职
卿等不必言,其各共乃事。--《续资治通鉴》
姓。如:共华(春秋时人)
共<名>
古国名G。有两个。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,另一个在今河南省辉县
<动、形>
(会意。从廿。本义:同)
共享,共用或共有;
共,同也。--《说文》
惟喜康共。--《书·盘庚》
共帅时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。注:“犹皆也。”
共其德也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。崔注:“壹也。”
臣有所与与。--《列子·说符》。注:“同也。”
仁义者,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
愿车马,衣轻裘,与朋友共,敝之而无憾。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又如:共名(共有的名称);共少(共享少许东西,谓上下同甘苦);共主(共同崇奉的宗主);共害(共同承受祸患)
通“拱”
执持;
罔敷求先王,克共明刑。--《诗·大雅·抑》
抱拳,拱手
子路共之,三嗅而作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又如:退共(退后并抱拳的礼节);共手(拱手)
环绕
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--《论语·为政》
受命而海内顺之,犹众星之共北辰。--《春秋繁露·观德》
通“供”
奉献;
靖共尔位,好是正直。--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王祭不共,无以缩酒。--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
又如:共贡(奉献贡物)
供给;
布粟之绝则委之,币帛不足则共之。--《墨子·非攻下》
居处俭节,禄赐以共九族乡党。--《汉书·循吏传》
又如:共羊(供给羊只);共费(供给经费)
通“恭”。恭敬。有礼貌;
公卑杞,杞不共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
共承嘉惠兮,俟罪长沙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共己(自敬)
<形>相同,一样
夏曰校,殷曰序,周曰庠;学则三代共之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--南朝梁·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
共<副>
一同,一起
苏黄共阅一卷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又如:共车(同乘一车);共权(共同掌权);共饷(共同享受);共奖(共同奖掖扶助)
使君谢罗敷:“宁可共载不?”--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
今为君计,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,以共济世业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总共;共计;
对联、题名并篆刻文,为字共三十有四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前后共吃了十五碗。--《水浒传》
又如:合共;拢共;统共;一共
共<名>
共产党的简称。如:国共和谈;中共
通“宫”。宫刑。古代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。又称腐刑,为五刑之一
治古无肉刑,而有象刑,墨黥;慅婴;共,艾毕;菲,对屦;杀,赭衣而不纯。--《荀子·正论》
共<介>
表示涉及的对象,相当于“跟”、“同”
秋水共长天一色。--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
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与知闻,共汝筹画也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共<连>
和,与
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?--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
义<名>
(会意。从我,从羊。“我”是兵器,又表仪仗;“羊”表祭牲。本义:正义;合宜的道德、行为或道理)
同本义;;
义固不杀人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义不杀少。
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引喻失义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度义而后动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燕赵之君,始有远略,能守其土,义不赂秦。(义,坚持正义。)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:丈义(主持正义);义断恩绝(恩情道义断绝);义不容辞(道义上不容推辞)
情谊;
违情义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无情无义;忘恩负义;义义合合(团结和睦);义让(为顾及情谊而相让);义友(结义或聚义的友辈);义兄弟(结义的兄弟);义气(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)
意义;意思
见义远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词义
理。如:义以成命(国家的法令,必以义理为依据,方能施行);义薄云天(义理高厚,直达云天。形容道义极为隆盛)
姓
义<形>
名义上的;;
隐士赵逸,来至京师,汝南王拜为义父。--《洛阳伽蓝记》
又如:义子(非亲生之子,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);义父(经拜认为父。非亲生之父,即干爹,假父)
与志愿者有关的;由志愿者组成的。如:义状(起义的状子);义军;义从(志愿的随从)
善;美
宣昭义问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又如:义问(善声;美好的声誉);义荣(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);义心(常存节义的心境)
用于施舍、救济的;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。如:义庄(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,作为族产,以供祭祀办学、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);义田(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)
假的。如:义杖;义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