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<名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左是手爪,右象跪着的人,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。本义:官印)
同本义
印,执政所持信也。--《说文》
玺者,印也。印者,信也。--蔡邕《独断》
印,验也。--《苍颉篇》
玺谓之印。--《小尔雅》。按,古上下通曰玺。秦以来,天子诸侯王称玺,独以玉;列侯至二千石曰章,千石至四百石曰印。
每字为一印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密布字印。
每一字皆有数印。
其印自落。
又如:印务(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;也指官印和职务);印券(盖有官印的凭证);印佩(官印);印牌(将印或令牌);印囊(古代装印信的口袋);印曹(掌刻印的官)
泛指图章
凡写诗文,名印当在上,字印当在下,道号又次之…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,用印皆然。--明·徐官《古今印史》
又如:打印(盖图章);印匣(印章盒);印篆(印章);印合(印盒,模子)
痕迹,标记
原来宋时,但是犯人,徒流迁徙的,都脸上刺字,怕人恨怪,只唤做“打金印”。--《水浒传》
又如:手印;印痕;印识(犹印记)
用尖头工具划的线。如: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
姓
印<动>
盖章
县啬夫若丞及仓、乡相杂以印之。--《睡虎地秦墓竹简》
又如:印子债(一种高利贷,即印子钱);印结(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,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,上盖六部印,这文书叫“结”。盖印的“结”叫“印结”);印马(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,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);印子铺(房)(放印子钱的处所);印封(盖印的封泥);印署(盖印签押)
印刷
板印书籍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若止印二三本。
若印数十本。
此印者才毕。
又如:印板(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);印板儿(刻着字的板。喻印象深刻);印造(印刷制作)
印证。证明与事实相符
虽时光倒流,儿时可再,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。(证印:印证)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又如:印正(证明;验证)
铭刻。如:深深印在脑子里
直接将邮票印在明信片,信封上。如:印有两分的邮票
使物上留下痕迹
脚上印着黄泥。--郭沫若《女神》
又如:印合(模子)
力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耒形,有柄有尖,用以翻地。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。“力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体力,力气)
同本义;
力,筋也。像人筋之形。--《说文》。筋下曰:肉之力也。二篆为转注。筋者其体,力者其用也。
其行之以货力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。注:“筋骸强者也。”
力农数耘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注:“谓勤作之也。”
有力如虎,执辔如组。--《诗·邶风》
力足以至焉,于人为可讥,而在己为有悔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以缚背刃,力上下,得绝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吾力足以举百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四肢无力;力人(力气很大的人);力尽神危(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);力软筋麻(力尽筋疲。筋疲力尽);力屈(力竭);力尽(力气用尽);力竭(力气用尽)
力量;;
战疾力。--《汉书·灌婴传》。注:“强力也。”
愿将军量力而处之。--《资治通鉴》
朽蠹不胜刀锯力,匠人虽巧欲何如?--韩愈《题木居士》
盛夏力作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又如:力劣(力量薄弱);力薄(力量薄弱)
能力;
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,顾力不能耳。--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又如:理解力;才力(才能;能力);脑力(人的记忆、理解、想像等的能力);力用(能力和作用);力怯(力小胆怯)
威力;权势;;
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。--《孟子》
又如:权力(政治上的强制力量);暴力(强制力;武力);力征(以武力征伐);力正(以武力征伐);力制(以权力统御、控制);力攻(以武力攻伐);力役(以武力征伐);力政(以武力为政,暴政)
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。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。如:摩擦力;斥力;引力;合力;冲力;压力;阻力;推力;拉力
劳役;仆役;;()
为力不同科,古之道也。--《论语》
又如:力役(劳役);力征(力役之征)
本指制法成治之功,后泛指功劳
事功曰劳,治功曰力。--《周礼》
拥佑太子,颇有力焉。--《汉书》
兵士
率见力决战。--《宋书·谢诲传》
姓
力〈动〉
勤;致力,努力;从事于
古训是式,威仪是力。--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
力周公正先天下。--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注:“勉力也。”
郡中莫不耕稼力田。--《汉书·召信臣传》
又如:力农(从事于农业);力田(致力耕种);力耕(努力耕作);力碌碌(匆忙的样子)
役使;
视贱躯之可力,倾尽而为。--宋·叶适《湖南运判到任谢表》
又如:力役(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,是徭役的一种;服役;干体力活);力伐(力攻顽敌;力攻智取);极力指摘、驳斥
力<副>
尽力,竭力;';'
楼船力攻烧敌。--《汉书·南粤王传》
游子常贫苦,力子天所富。--《后汉书·樊晔传》
力请客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力主变法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力摧豪强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力叮不释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力正(尽力匡正);力子(勤勉力行的人);力田(致力农耕);力疾(尽力支撑着病体);力战(全力作战);力邓(勉强,奋力);力力碌碌(勤敏的样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