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像站着的人形(大),上面的“一”,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(腺??)),意思是成年男子,是个丈夫了。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,故加“一”做标志。本义:成年男子的通称)
同本义
夫,丈夫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夫从一大,会意兼象形。周制以八寸为尺,十尺为丈,人长八尺,故曰丈夫。
夫也不良。--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
残贼之人,谓之一夫。--《孟子》。注:“将必将为匹夫。”
二田为一夫。--《管子·乘马》
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一夫不耕,或受之饥。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又如:夫公(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);夫男(男人,丈夫);夫家(男女。丁男无妻者谓夫,有妻者谓家)
女子的正式配偶
大儿初醒声,夫叱大儿声,一时齐发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使君自有妇,罗敷自有夫。--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
又如:夫主(丈夫);夫室(丈夫);夫党(丈夫的亲属)
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。如:农夫;人力车夫;马夫;轿夫;夫头(夫役的头目)
大丈夫。对男子的美称
西川刘禅本非夫,文灿贪庸亦竖奴。--柳亚子《诸将六首》
剑衣
剑则启椟,盖袭之,加夫襓与剑焉。--《礼记·少仪》
通“趺”。足背
渠长丈六尺,夫长丈二尺,臂长六尺。--《墨子·备城门》
夫〈副〉
通“复”。再,又一次;
回志怯来从玄谋,获我所求夫所思?--张衡《思玄赋》
夫〈代〉
“夫”假借为“彼”。他,她,它,他们,,,--第三人称代词。如:使夫往而学焉
那,那个,那些,--表示远指
故为之说,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这,这个,这些,--表示近指
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--《论语·先进》
所有的,大家。相当于“凡”
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。--《书·召诰》
夫〈助〉
用于句首,有提示作用
夫秦有虎狼之心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径》
夫六国与秦皆诸侯,其势弱于秦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夫战,勇气也
用于句中,舒缓语气
乃歌夫“长铗归来”者也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用于句尾名,表示感叹
孟子曰:“术不可不慎。”信夫!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悲夫!有如此之势,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东<名>
(会意。从木,官溥说,从日在木中。本义:东方,日出的方向)
同本义
东,动也。--《说文》
东方者,动方也,万物始动生也。--《白虎通·五行》
东方木也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。按:“日所出也。从日在木中,会意。”
东君,日也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东邻。--《易·既济》。虞注:“震为东。”
东方者,阳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--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又如:关东;旭日东升;东夏(指中国东部);东朝(东宫);东极(东方边远之处);东君(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);东坦(女婿);东裔(东方边远地方);东村女(即东施);东方作(日出);东记(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。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)
特指东西向,与南北向相对。如:东亩(使田垄东西向)
东道主的略称。主人;。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。古时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,所以主人称东。如:房东;股东;今天我们作东;东主(东家;店主;房东)
春天。如:东皇(指春种;司春之神);东君(春神);东作(春耕;指春季作物)
指厕所。即“东厕”。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,故称东厕;。如:登东(上厕所);东净(厕所);东厮(厕所);东司(厕所)
东 <副>
向东,东去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--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又如:东流(东去的流水);东波(向东流逝之水);东徙(向东迁移)